烏俄戰爭3年:日本發生什麼改變?一位烏克蘭人學者的視點

政治外交 國際 國際交流

Yuliya DZYABKO [作者簡介]

自2022年2月24日起,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至今仍持續。作為一位旅日烏克蘭人學者,本文以個人的親身經歷,回顧烏俄戰爭爆發以來的3年間,日本社會對烏克蘭的印象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成為「親近的國家」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開始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日本政府立刻表明支持烏克蘭,對於試圖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俄羅斯予以嚴正譴責。前首相岸田文雄更表示:「今日烏克蘭,明日東亞。」這句話成為支持烏克蘭的重要象徵,至今仍記憶猶新。

或許是對10年前的反省吧,日本媒體的報導發生很大的變化。例如,親赴烏克蘭現場傳達第一手資訊;即使是少數,但是邀請日本國內專門研究烏克蘭的學者發表看法之類的,詳細揭露了俄羅斯的戰爭犯罪以及烏克蘭的人道危機。

當時,我與其他烏克蘭人譯者一樣,接受各種日本媒體的委託,龐大的翻譯量前所未有,最初的半年間,幾乎是每天埋頭在電視新聞和節目製作的工作上。在電視節目裡,除了烏克蘭的現狀,還有歷史和文化的說明,俄羅斯對烏克蘭施加蠻橫無理的措施和處置(禁止使用烏克蘭語等),報導題材廣泛,與10年前相比,有恍如隔世之感。

對日本支持烏克蘭的行動表達感謝的標語,2024年11月17日,東京新宿(Yuliana Romaniv攝影)
對日本支持烏克蘭的行動表達感謝的標語,2024年11月17日,東京新宿(Yuliana Romaniv攝影)

其中,具有象徴性的是日本外務省變更烏克蘭首都名稱的表記,把基輔的俄語發音「Kiev」改為烏克蘭語的「Kyiv」。之後,日本媒體不僅一齊仿效,甚至包括其他地名等也紛紛改為烏克蘭語表記,例如敖得薩的「Odessa」改為「Odesa」、車諾比的「Chernobyl」改為「Chornobyl」、聶伯河的「Dnepr」改為「Dnipro」。

身為烏克蘭的一分子,我感到非常高興,同時這一刻也真正感受到日本的烏克蘭觀確實改變了。對許多日本人而言,烏克蘭從「陌生的國家」轉變為「親近的國家」。

下一頁: 掀起學習、研究熱潮

關鍵詞

俄羅斯 烏克蘭 烏俄戰爭 人道支援

Yuliya DZYABKOYuliya DZYABKO簡介與署名文章

茨城基督教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出生於烏克蘭西部利維夫市。在利維夫國立大學學習日語學與英語學,並於該校研究所取得語言學博士學位。專業領域為詞彙語義學、社會語言學(特別關注語言與身份認同、語言意識形態)。自2012年起居住於日本。主要著作包括《日本所不知的烏克蘭——從歷史解析身份認同》(大學教育出版,2023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