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戰爭3年:日本發生什麼改變?一位烏克蘭人學者的視點

政治外交 國際 國際交流

Yuliya DZYABKO [作者簡介]

自2022年2月24日起,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至今仍持續。作為一位旅日烏克蘭人學者,本文以個人的親身經歷,回顧烏俄戰爭爆發以來的3年間,日本社會對烏克蘭的印象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俄羅斯的政治宣傳

2006年9月,我第一次踏上日本這塊土地,展開為期半年的日文學習計畫,這是我第一次出國,也是此時才知道一項事實,原來日本人對於烏克蘭幾乎一無所知。

當自我介紹:「我來自烏克蘭」,即使我不曾到過俄羅斯,但不知為何,很多日本人卻好像理所當然地詢問關於俄羅斯的氣候、文化、文學。甚至,讓我感到驚訝的是,日本把烏克蘭的歷史、藝術視為俄羅斯的一部分,毫無概念。即使我不斷地說明:「烏克蘭不是俄羅斯。」這讓我也開始思考,這種對烏克蘭的扭曲印象是如何形成的?

在日本,為何烏克蘭被當做是「後蘇聯國家」且經常被認為是俄羅斯傳統影響圈內的國家呢?其中一因是,日本只從俄羅斯帝國、蘇聯以及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聯邦接收單方面的資訊來認識烏克蘭。換言之,俄羅斯是典型的「殖民地宗主國」,奪走了統治下的烏克蘭的發言權,一直以來為烏克蘭「代言」,而這些言論成為部分的出版品,在媒體上普及開來。

俄羅斯口中那些有關烏克蘭的偏頗歷史觀、政治宣傳究竟有多危險?我是在2014年再次深刻體會到這一點。同年2月,俄羅斯佔領烏克蘭的領土克里米亞半島,甚至是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地區。雖然日本政府批評俄羅斯的侵略行為,並且實施經濟制裁,但是當時的日本媒體無法完整分析來自烏克蘭的資訊,只能照單全收來自俄羅斯的報導內容,直接播出像是「克里米亞在歷史上是屬於俄羅斯的領土」「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是兄弟民族」「烏克蘭的俄語母語話者都是有俄羅斯血統的居民」的假消息,而且屢見不鮮。隨著時間流逝,這樣的媒體報導逐漸減少,面對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戰爭長期化,很多日本人的認知度也越來越淺薄。

下一頁: 成為「親近的國家」

關鍵詞

俄羅斯 烏克蘭 烏俄戰爭 人道支援

Yuliya DZYABKOYuliya DZYABKO簡介與署名文章

茨城基督教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出生於烏克蘭西部利維夫市。在利維夫國立大學學習日語學與英語學,並於該校研究所取得語言學博士學位。專業領域為詞彙語義學、社會語言學(特別關注語言與身份認同、語言意識形態)。自2012年起居住於日本。主要著作包括《日本所不知的烏克蘭——從歷史解析身份認同》(大學教育出版,2023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