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遙遠國度」到「鄰近之邦」
在戰爭全面爆發前,對日本人而言,烏克蘭或許是一個「遙遠的國度」。然而,戰火綿延,讓人實際感受到日本社會對烏克蘭的理解與觀點已經產生大轉變。或許聽來有些誇張,但日本人民不僅對過去三年烏克蘭所發生的悲劇與浩劫抱持深切同情,更以開放的心態接納烏克蘭及國民,將其視為「鄰近之邦」,已經大幅拉近情感距離。

大使微笑談論著日本人對烏克蘭認識的深化,2025年1月17日,於烏克蘭駐日大使館
舉例而言,在出差時搭乘地方鐵道的車廂內,曾有一般乘客主動上前詢問:「您是烏克蘭大使嗎?」並送上鼓勵的話語。除了日本政府,各地方自治體亦相繼向大使館表達援助之意或詢問需求。岡山縣內某自治體便無償提供了一批更新汰換後的救護車與消防車。由於這些車輛皆為日本製造,保養完善,仍可長期使用,對烏克蘭的急救與救災行動貢獻良多。
截至目前為止,日本已接納逾2700名來自烏克蘭的避難民眾。部分人士雖已返國,但仍有許多人依賴地方自治體等機構的支援,在日本安定生活。來自民間的援助亦極為廣泛且深厚,包括無償提供翻譯機、手機SIM卡,以及日語教育等多樣資源。正因有形與無形的支持不斷累積,使得烏克蘭難民的就業機會明顯增加。

從高掛牆上的烏克蘭國徽,令人感受到對祖國深沉的自豪與崇敬,2025年1月17日,烏克蘭駐日大使館
兩國關係不僅止於援助的往來,各種交流亦延伸拓展。2023年赴日演出的烏克蘭國立民族舞蹈團的所有公演場次的門票銷售一空,此現象無疑展現了日本民眾對烏克蘭文化日益濃厚的關注與興趣。在體育領域,烏克蘭的新進體操青年選手於群馬縣高崎市進行集訓之外,柔道選手亦在日本接受專業指導。
借鑑日本復興經驗
2024年2月於東京舉行的「日烏克蘭經濟復興推進會議」上,日本確認將以官民一體的方式支援烏克蘭的重建與復興。截至目前,日本的援助規模僅次於美國及歐盟各國,對烏克蘭而言無疑是一大助力。除了來自政府部門的支援之外,日本紅十字會等數百家非政府組織(NGO)亦提供了極為可觀的援助。
在烏克蘭的復興過程之中,借鑑日本經驗,成為珍貴指引。2023年,我在烏克蘭出版了一本關於復興的書籍,在過程中深入研究了日本的復興案例。今年適逢阪神淡路大震災30週年,而日本歷經關東大震災(1923年)、東日本大震災(2011年)等自然災害,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蹂躪,皆能一次次從廢墟中站起,實現非凡的重建與復興。談及復興之道,日本無疑是世界典範,無人能出其右。

瑟爾蓋・克爾松斯基大使的著作,2025年1月17日,於烏克蘭駐日大使館
在書寫過程裡,我特別注意到後藤新平如何讓關東大震災中遭受毀滅性打擊的首都重獲新生。作為帝都復興院總裁,他迅速推動寬闊主線道路的建設與大規模的區塊重畫,並在短時間內果斷執行。這些復興事業所留下來的痕跡,至今仍清晰可見於東京的街道之中。烏克蘭並無餘裕以緩慢的步調進行重建,因此,最應借鑑的是被視為「典範實務(best practice)」的日本經驗,這也正是「深具日本特色」援助之精髓所在。
有效發揮日本排雷技術的實務經驗
根據烏克蘭國家緊急情況服務局(State Emergency Service of Ukraine)於2024年2月發布的資訊,因俄羅斯入侵所造成的地雷埋設風險區域約達15萬6000平方公里,相當於烏克蘭國土的四分之一餘。在這項排雷行動之中,日本的排雷技術與實務經驗發揮重要作用。

多年外交生涯所淬鍊出的言辭,蘊含深厚的學識與廣博的經驗,2025年1月17日,於烏克蘭駐日大使館
日本長年致力於柬埔寨的排雷行動,已經累積相當豐富的經驗。目前在烏克蘭所使用的排雷設備裡,約有三分之一來自日本。烏克蘭國家緊急情況服務局的特殊部隊已多次前往柬埔寨與日本,接受日本的專業培訓。除了設備與機材的援助之外,日本亦提供包含實際操作等詳細的技術指導。在全球清除地雷的領域裡,日本位居領導性地位。
對於遭受戰火摧殘的城鎮而言,首要便是清除地雷,唯有如此,居民方能安全返回家園。日本在此領域的貢獻,給予烏克蘭國民莫大的希望。此亦「深具日本特色」援助的典範之一。
堅定不移的支援
令人不禁感到詫異的是,縱使烏克蘭與歐洲各國地理相近,對於烏克蘭的關注卻逐漸下滑。相較於此,遠隔8000公里的日本,卻絲毫未見類似現象。此外,隨著戰爭持續,歐美各國開始出現所謂的「援助疲勞」,然而在日本,卻從未聽聞類似聲音。
無論是政府層面、國會議員,抑或民間領域,日烏兩國的對話始終持續不斷,因此可以斷言,在日本並不存在「援助疲勞」的情況。我認為,這或許與日本民眾對歷史的深刻記憶有關。前蘇聯在二戰末期撕毀《日蘇中立條約》,進攻滿洲的歷史經驗,使得日本人民對當前烏克蘭所遭遇的侵略深有體會。
歐洲發生的事態,對東亞乃至日本帶來直接影響;反過來說,若東亞爆發戰爭,歐洲亦將深受波及。俄羅斯與北韓於去年簽署了實質上的軍事同盟條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而北韓直接參與烏克蘭戰事,使這一全球性連鎖影響愈發顯而易見。

以冷靜而敏銳的眼光審視國際局勢,其目光亦投向東亞的國家安全問題,2025年1月17日,於烏克蘭駐日大使館
日本前首相岸田文雄曾言,「今日的烏克蘭,或許是明日的東亞」。倘若俄羅斯在烏克蘭的侵略得逞,未來或將於東亞複製相同模式。去年,俄羅斯海軍與中國海軍在日本海進行大規模的戰略演習,而此類軍事演習的頻率正日益增加。這究竟意味著什麼?此外,擁有核武的北韓又將採取何種行動?烏克蘭的局勢與東亞的國家安全問題息息相關。為了防止「在東亞發生烏克蘭式的危機」,烏日兩國必須持續深化合作。
採訪:Vyacheslav Onyshchenko、住井亨介(nippon.com編輯部)
攝影:志和浩司
標題圖片:接受採訪的瑟爾蓋・克爾松斯基大使,2025年1月17日,於烏克蘭駐日大使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