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鐵與美國鋼鐵的收購爭議:「川普政府可能帶來一線轉機」,交易條件將成關鍵——前日本經產官員細川教授分析

財經 政治外交 國際

日本製鐵收購美國鋼鐵公司的計畫,突然遭到美國前總統拜登否決。此舉被視為著眼於期中選舉的政治操作。如今川普重返白宮,他又將如何應對?我們訪問了曾站在日美鋼鐵談判最前線的前日本經產省官員、現任明星大學教授細川昌彥,請他分享看法。

細川昌彥 HOSOKAWA Masahiko

明星大學經營學部教授,國際經濟交流財團特別參與。1955年生,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系,並完成哈佛商學院高階管理課程(AMP)。1977年進入通商產業省(現經濟產業省),曾擔任中部經濟產業局長、史丹佛大學訪問研究員、JETRO(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紐約中心所長等職務。自2020年9月起擔任現職,並任多家跨國企業顧問,以及日本政府安全審查專家會議成員。經常在電視節目和演講上探討經濟安全保障、日美關係、半導體等議題。此外,他亦為《產經新聞》〈正論〉專欄作家、《日經商業電子版》連載撰稿人,並曾為《日經新聞》〈經濟教室〉撰文。著作包括《如何對抗暴走的川普與獨裁的習近平?》與《巨型區域經濟的攻防戰》等。

備受「質疑」的石破政權

要推動日鐵的美國企業收購案,與其認真討論安全保障議題,不如準備一個包含各種籌碼的「大交易藍圖」。然而,現實是日本國內並沒有這樣的動作。光靠政府部門是無法完成的,必須由政治力量下令要求政府部門「描繪大藍圖」,才能有所突破。要說服汽車業者配合,為日鐵創造有利條件的的戰略計畫,絕對需要政治最高層的強力主導。但在目前石破少數黨執政的情況下,想推動這樣的方案恐怕相當困難,令人不得不抱持悲觀態度。

必須審慎思考何時打出這張牌。與川普談判的關鍵在於「振興製造業」,因此必須提出能直擊這一核心議題的方案。

令人擔憂的是,美國對石破政權的「親中傾向」抱持疑慮,導致川普與石破的電話會談僅短短五分鐘便草草結束,顯示美方並未將其視為重要對話對象。此外,石破首相曾表示「日本將在美中之間採取平衡外交」,這番話也相當不妥。儘管石破預計2月訪美並舉行高峰會,但消除美方的這些疑慮才是當務之急。在這種情況下,日鐵的收購案恐怕都還排不上議程。若日本給美方的印象是「立場搖擺」,對方可能會以國家安全保障為由,進一步阻擋這項收購案。

下一頁: 收購失敗對日鐵是重大打擊

關鍵詞

石破茂 收購 川普 日本製鐵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