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川普滿意的「大交易藍圖」
美國前總統拜登在年初便火速下令中止日本製鐵對美國鋼鐵的收購,這顯然是基於對2026年期中選舉的政治考量。即使批准收購,川普總統上台後也一定會推翻這個決定。從選舉策略來看,拜登不能讓川普藉機大作文章,更不能讓全美鋼鐵工會倒向對方陣營。這場選戰,實際上已經開打。
那麼,在川普執政期間,日鐵的收購案就完全沒有轉機了嗎?其實仍有一線希望。關鍵在於日本能否提出讓對方有所「斬獲」的交易條件。只要能讓川普在期中選舉時大肆宣傳「我爭取到了這麼好的成果」,他的態度就可能180度大轉變。
川普偏好能大張旗鼓的「大規模交易」。但日鐵單憑一己之力,無法端出足夠份量的「見面禮」,這必須是「全日本」共同推動的計畫。例如,增加日本汽車業對美國的投資。因為美國未來調高關稅的主要對象,很可能就是汽車產業。如果汽車業和鋼鐵業各自為戰,終將一敗塗地。必須整合各產業,繪製一幅足夠吸引人的「大藍圖」,才能形成有效的交易籌碼,發揮最大影響力。

美國鋼鐵公司艾德加湯普森廠——位於美國賓州匹茲堡近郊(時事)
川普第二任期的核心政策在於「振興製造業」。日本應瞄準這一點,展現合作意願。舉例來說,日本的半導體材料與設備廠商若承諾對美投資,就可以強調這將有助於強化美國半導體產業的供應鏈基礎。
另一個關鍵是要懂得巧妙迎合川普的自尊心。日鐵正是因應川普第一任期提高鋼鐵關稅的政策,才調整策略,從以出口為主轉向透過收購美國鋼鐵公司進軍美國市場。日鐵不僅對美國企業進行設備投資,還提供技術支援,成為振興美國製造業的第一個「示範案例」。如果對川普說:「您第一任期的關稅政策,如今已經開花結果了!」或許能有效打動他。

其實多數人「支持日鐵的收購」
試圖阻止日鐵收購美國鋼鐵的,其實是同業競爭對手克里夫蘭克利夫斯。該公司在2023年美國鋼鐵的出售競標中輸給了日鐵,儘管如此,在自身資金不足之下,仍持續試圖以低價收購。此外,全美鋼鐵工會中,隸屬於克利夫斯的會員占多數,因此雙方結盟,共同阻撓日鐵的收購案。然而,克利夫斯的執行長貢卡爾維斯在業界惡名昭彰,並不受歡迎。若美國鋼鐵被克利夫斯收購,可能會面臨高爐關閉、裁員等風險,因此許多美國鋼鐵的員工並不樂見這樁交易發生。
如果美國鋼鐵與克利夫斯合併,將壟斷美國境內100%的高爐產能。對汽車製造商等下游產業來說,這意味著他們將被迫購買價格更高、品質更差的鋼板,直接影響其競爭力。因此,美國汽車業強烈反對這兩家美國企業合併。美國商會也表態反對,美國媒體的論調也持相同立場。
關於日鐵收購美國鋼鐵一案,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 原本應負責審查,但最終卻將決定權交給拜登。事實上,該委員會內部是以「9比1」的大比數支持這項收購,唯一反對的是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的戴琪,她的立場與拜登政府一致。由於該委員會採取全會一致原則,才導致無法做出決定。由此可見,除了克利夫斯和全美鋼鐵工會之外,美國國內實際上大多支持日鐵與美國鋼鐵的合併。
備受「質疑」的石破政權
要推動日鐵的美國企業收購案,與其認真討論安全保障議題,不如準備一個包含各種籌碼的「大交易藍圖」。然而,現實是日本國內並沒有這樣的動作。光靠政府部門是無法完成的,必須由政治力量下令要求政府部門「描繪大藍圖」,才能有所突破。要說服汽車業者配合,為日鐵創造有利條件的的戰略計畫,絕對需要政治最高層的強力主導。但在目前石破少數黨執政的情況下,想推動這樣的方案恐怕相當困難,令人不得不抱持悲觀態度。
必須審慎思考何時打出這張牌。與川普談判的關鍵在於「振興製造業」,因此必須提出能直擊這一核心議題的方案。
令人擔憂的是,美國對石破政權的「親中傾向」抱持疑慮,導致川普與石破的電話會談僅短短五分鐘便草草結束,顯示美方並未將其視為重要對話對象。此外,石破首相曾表示「日本將在美中之間採取平衡外交」,這番話也相當不妥。儘管石破預計2月訪美並舉行高峰會,但消除美方的這些疑慮才是當務之急。在這種情況下,日鐵的收購案恐怕都還排不上議程。若日本給美方的印象是「立場搖擺」,對方可能會以國家安全保障為由,進一步阻擋這項收購案。
收購失敗對日鐵是重大打擊
日鐵的美國鋼鐵收購雖然捲入美國總統大選的漩渦,但由於競標是在2023年進行,日鐵即便想避開美國大選的影響,也沒有選擇的餘地。
不過,令人憂心的是該公司對美國政治情勢的敏感度不足。日鐵在2024年7月聘請前國務卿龐皮歐擔任顧問,恐怕是個錯誤的決策。日鐵的本意,是選擇一位在民主、共和兩黨皆有人脈、具有影響力的人物來強化政治關係,但他在川普第一任期時就與川普關係惡劣,處於對立狀態。事實上,據說川普得知龐皮歐被延攬為顧問時相當憤怒。
我在25年前,曾擔任日美鋼鐵摩擦的交涉談判人,和日鐵一起合作過。當時該公司在美國部署了精銳團隊,遊說能力相當出色。然而,由於之後貿易摩擦減少,我懷疑他們的情報收集能力有所下降。我認為他們應該重新考慮聘用龐皮歐作為顧問的決定。
此外,副總統范斯的根據地是俄亥俄州,正是克里夫蘭克利夫斯的總部所在地。如何說服范斯,將是日鐵必須謀劃的重要課題。
對日鐵而言,無法成功收購美國鋼鐵,將對其經營戰略造成重大打擊。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思考替代方案。若無法進行收購,可能要改採資本合作或技術合作的方式,但這樣一來,合作範圍將受到限制。因此,日鐵勢必需重新調整戰略,例如尋求與其他鋼鐵製造商結盟等。
然而,這次的問題並非源於美國的對日政策,而是由克里夫蘭克利夫斯的執行長貢卡爾維斯和全美鋼鐵工會(USW)聯手發動的個案,無法一概而論。即便最終無法解決這起爭議,應該也不會成為日本對美投資或收購美國企業的阻礙因素。就對美投資而言,目前美國基本上對中國以外的國家都持歡迎態度。當然,從日鐵的對美談判策略來看,我認為應該持續強調「這可能影響到日本產業界的整體利益」。
(採訪者:nippon.com編輯部 持田讓二)
標題照片:日本製鐵的東日本製鐵所鹿島區域(AFP/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