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葬為何不行?」——日本社會能否實現多文化共生?

社會 國際交流

鈴木貫太郎 [作者簡介]

大分縣某町,伊斯蘭教徒(穆斯林)土葬墓地建設計畫因遭到當地居民反對而擱淺。儘管日本並不禁止土葬,但許多地方都發生了同樣的問題。為什麼土葬難以實現?可以預見,旅居日本的外國人將不斷增多,在這一背景下,筆者認為這個問題將成為檢驗日本能否建成理想中的多文化共生社會的試金石。

日本是「火葬大國」

上世紀50年代以前,日本的火葬率約為50%,以農村為主的一些地區還保留著土葬的風俗。然而,如今的日本甚至可謂世界上屈指可數的火葬大國,一般人的頭腦中恐怕不會將「土葬」作為喪葬方式的選項。厚生勞動省公佈的衛生行政報告事例顯示,2022年內日本共舉行162萬8048場喪葬活動。其中162萬7558場為火葬,占比高達99.97%,土葬僅占0.03%(490場)。

對於普通日本人來說,喪葬方式和信仰之間不一定有密切聯繫,但穆斯林不同,土葬對於他們是一個直接關係到信仰的問題。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又稱「亞伯拉罕系宗教」,一些信徒相信死後可以復生,因而希望土葬。相較於許多信徒也可以接受火葬的基督教,穆斯林中執著於土葬者的比例要高得多。

日本的《墓地埋葬法》並未禁止土葬。但如今火葬已得到廣泛普及,能夠進行土葬的墓地極少。因此可以說,如何獲取能夠以符合信仰的形式埋葬遺體的墓地,是在日穆斯林共同面臨的重要課題。

在日本,只有地方公共團體、公益法人、宗教法人等團體組織可以經營墓地,而已經取得宗教法人資格的別府穆斯林協會是符合相關條件的。儘管協會遵照法令和地方政府的指示,和部分居民達成了「共識」,但其他居民的「反對之聲」還是不斷高漲,導致墓地的建設始終無法開工。這其中的原因在哪裡呢?

下一頁: 針對土葬的「3種抵觸情緒」

關鍵詞

伊斯蘭教 穆斯林 多元文化 土葬 多元文化共生 喪葬

鈴木貫太郎SUZUKI Kantarō簡介與署名文章

自由記者。1981年生於東京老城區。從東京電力公司辭職後,前往美國俄亥俄州威頓堡大學留學。早稻田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結業。曾供職於美國《紐約時報》東京分社、菲律賓日文報紙《日刊馬尼拉新聞》,而後成為自由業者。近期著作有《紀實報導 日本的土葬》(宗教問題聯合公司,2023年)。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