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頻繁發生無差別殺人事件:「原子化」社會中的「政治抑鬱」

國際 社會 政治外交

中國接連發生無差別殺人事件。東京大學研究所教授阿古智子(專攻現代中國研究)分析,這些事件背後的個人動機,透露出中國社會所面臨的問題。

光是在11月,就接連發生多起無差別殺人事件。11日,廣東省珠海市發生一起男子駕車衝撞事件,導致35人死亡。16日,在江蘇省無錫市的一所職業技術學院,一名前學生持刀襲擊師生,造成8人死亡、17人受傷。甚至在19日,湖南省常德市一所小學前,數名兒童及行人遭汽車撞傷。22日,遼寧省遼陽市、廣東省佛山市及江蘇省揚州市接連發生汽車失控暴衝事件,無差別衝撞路人(儘管詳細情況不明確,但相關影片已在數個社交平台流傳)。

根據當地警方的說法,珠海事件的嫌犯因對離婚調解結果不滿而犯案。無錫事件的嫌犯則因未能通過職業學院的考試,無法取得畢業證書,且對實習單位的酬勞感到不滿。至於湖南省的案件,警方表示仍在調查中,未公布嫌犯的動機。

今年或許因為經濟狀況惡化,導致社會不安因素大幅增加。我定期瀏覽的社群平台上,經常看到中國殺人事件相關的新聞。過去,大多數案件多是因家庭、學校或職場中的人際關係糾紛,嫌犯因怨恨或憤怒而採取攻擊行動。然而,這次珠海與無錫的案件並非針對特定對象,而是無差別的攻擊。

是「對社會的報復」?

珠海事件和無錫事件的嫌犯是否陷入經濟困難?他們的社會地位又如何?由於中國警方公布的資訊有限,加上媒體報導受到管制,只能從極為有限的資訊中推測。不過,據悉珠海案件中的嫌犯犯案時所使用的是一輛運動型多功能車(SUV)。

SUV算是高檔車型,嫌犯雖然因為離婚財產分配問題產生爭執,但既然有可爭論的財產,應該不至於是低收入者。不過,近期經濟不景氣,也有可能導致他的財產價值突然縮水。

另一方面,無錫事件的嫌犯在就讀職業技術學院時,為了實習而在工廠工作。在重視學歷的中國社會,多數家長希望子女能進大學,而職業技術學院通常被視為未能考上大學的人才會選擇的學校。目前無法得知嫌犯的家庭背景,但或許是因為經濟不允許,無法負擔大學學費,抑或是因為成績不如預期,只能選擇技術學院。他可能並非自願選擇就讀職業技術學院。

目前只能推測嫌犯的經濟狀況。不過,據他在遺書中提到,每天工作16個小時卻拿不到薪水,「遭到剝削,希望以死促使勞動法得到改善。」處於惡劣的勞動環境卻無法脫身,或許是因為沒有其他更好的謀生方式。然而,從他提到的剝削與對勞動法改善的訴求來看,不能單純將這起案件解釋為因經濟困境而一時衝動所致。

中國最大的搜尋引擎「百度」上,「報復社會」這個關鍵字的搜尋量持續攀升,也引起不少日本媒體的關注。然而,這兩名嫌犯是否真的意圖對社會進行報復?即便真有這樣的想法,究竟所謂的「應該報復的社會」指的是什麼?向幾位中國朋友詢問後,多數表示,「這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泛指整體社會」。

珠海事件的嫌犯據稱因對離婚財產分配的司法判決感到不滿,但若真是如此,為何他的批判矛頭並未指向法院、法官,或是與維持不公正司法制度有關的政府或政黨組織呢?珠海警方最初公布的資料中曾提到這名男子不服法院的判決,然而,在隨後發布的資料中,卻完全刪除了這部分內容。或許是相關當局擔心媒體與輿論將焦點放在司法問題上,會引發更多批評,因此指示警方更改發布內容。

為什麼無錫事件的嫌犯,沒有將不滿指向逼迫他過度勞動的工廠、學校相關人員,或與勞動政策相關的政府部門?即使對離婚財產分配或勞動環境感到不滿,也無法將怨恨或憤怒明確地指向具體對象,這應該與政治體制有關。在當前中國強調「國家安全」的言論環境下,討論司法缺乏獨立性或勞動法存在的問題是不被允許的。

下一頁: 政治抑鬱

關鍵詞

中國 習近平 中國共產黨 中國經濟 無差別殺人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