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幹線開業60週年:「絕對安全」帶來的「交通革命」

社會 觀光旅遊 技術 生活

梅原淳 [作者簡介]

東海道新幹線開通至今已有60年。作為講述新幹線發展軌跡和前景系列的第2篇,將聚焦其世界水準的安全性以及改變了人員流動的「交通革命」。

乘客死亡事故為零

自1964年10月1日東海道新幹線正式營業至今,全規格新幹線(日本新幹線有全規格新幹線和微型新幹線兩種型態——譯註)全線從未發生過因列車脫軌或相撞導致的乘客死亡事故。這是因為新幹線自開通伊始就配備了多種安全系統,並且事實證明非常有效。

在新幹線的安全系統中,發揮最重要作用的是自動列車控制裝置(ATC,Automatic Train Control device)。當列車接近前方列車或即將到站時,ATC會自動減緩列車速度。駕駛員只需對停車位置進行細微調整即可。正因為有了這一系統,列車之間發生碰撞的可能性從理論上被降至為零,並且在實際運營中也迄今保持零事故的記錄。

ATC還大大提高了運行的穩定性。新幹線並非僅運行於天氣晴朗、白天視野良好的情況下。得益於ATC系統,即使在惡劣天氣或夜間,駕駛員也可以安心地將列車時速加速到200公里以上。

即使在普通鐵路的安全性得到了大幅提高的今天,火車在鐵路道口與汽車等相撞的事故仍然層出不窮。而在全規格新幹線線路上,列車運行的軌道採用了立體交叉設計,杜絕了發生鐵路道口事故的可能性。此外,新幹線還引入了特殊緊急系統,即便有車輛從跨越軌道的橋樑墜落,也能在第一時間使列車停下。

在歐美國家的鐵路系統中,列車必須具備碰撞安全性能,尤其在導入像新幹線這樣時速超過200公里的高速列車時,必須滿足高標準的碰撞安全性能。然而,新幹線的車輛並沒有關於碰撞安全的標準。這是因為新幹線的設計來自ATC這個完備安全系統和全線立體交叉結構,並基於「完全杜絕碰撞事故」的理念進行建造。

東京的新幹線綜合指令室,1977年6月3日(時事)
東京的新幹線綜合指令室,1977年6月3日(時事)

新幹線將長途出行變得極為高效率。若像「新幹線開通前」的鐵路系統那樣,由各個車站負責監控和指揮列車運行,不僅工作負擔沉重,而且可能影響運行的安全性與穩定性。為此,新幹線自開通起便引入了列車集中控制裝置(CTC,Centralized Traffic Control device),實現了列車運行的集中監控與一體化指令。該系統如今還廣泛應用於普通鐵路。

在東海道新幹線建設過程中,當時的國鐵面臨嚴重的預算不足問題,一度打算放棄採用CTC,改用由各車站分散式監控列車運行和指令工作的方案。然而,鑒於日本地震、颱風等自然災害頻發,列車運行中斷的風險較高,時任國鐵總裁的十河信二力排眾議,認為CTC是確保列車平穩運行的關鍵,即便削減其他項目預算也要確保其採用,如今這已成為佳話。

下一頁: 人員的流動與生活方式發生巨變

關鍵詞

觀光 鐵路 日本 鐵道 世界博覽會 旅遊 新幹線 高速鐵路 交通運輸 東海道新幹線 世博會 JR東海

梅原淳UMEHARA Jun簡介與署名文章

鐵道記者,1965年出生。曾供職於三井銀行(現三井住友銀行)與月刊《鐵道迷》編輯部,2000年成為獨立記者。主要著作包括《新幹線運營技術》《新幹線的科學》(均為SB Creative出版)以及《探索JR貨運的魅力》(河出書房新社出版)。現任福岡市地鐵經營戰略座談會委員。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