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日本「米荒」的真相

財經 政治外交

山下一仁 [作者簡介]

2024年8月後的一段時間裡,日本出現白米短缺狀況,引發了消費者的極大擔憂。雖說這一時期原本就是新米上市前庫存減少期,但稻米批發價格也在上漲,創下了自2006年日本農林水產省開始調查以來,8月份稻米批發價的最高水準,直接給日本民眾帶來了「吃飯壓力」。儘管日本政府對此做出了一番解釋,但日本經濟產業研究專家山下一仁指出,日本稻米短缺的真相並不那麼簡單。

「米荒」為何而起?

超市貨架上的白米斷貨,價格也不斷上漲。然而,日本農林水產省並不承認稻米短缺。

官方解釋如下:在供給端,去年夏季的酷暑影響了稻米生產。在水稻抽穗期,持續的高溫導致米粒胚乳內部出現橫向裂紋「驚紋粒」,以及由於澱粉積累不足導致的發白、渾濁的「白粒」。這樣的米在流通階段會被篩選掉,因此造成精米出米率降低。在需求端,除了外國遊客成長外,還有稻米變得比麵包更加便宜以及南海海槽地震風險引發民眾囤積、搶購白米等原因。

但是,以上因素在稻米整體供需量中的占比可謂微乎其微,即使加起來至多也不過5%。問題的本質在於,生產和消費的這些細微波動,會對米價和供需帶來巨大的影響。這與糧食供求的特殊性有關。

人的食量是有限的,胃不是「無底洞」。如果產量增加,並試圖讓市場消化掉它們,那麼就必須大幅降低價格,這就是所謂的「豐收悖論」。相反,歉收則會導致價格飆升。另一方面,假如需求增加,農業生產也無法迅速跟上。也就是說,即使6月市場對白米的需求增加,要增產也必須等到來年9月。因此,生產或消費的微小變化都會導致價格大幅波動。

下一頁: 農林水產省隱瞞的真相

關鍵詞

稻米 JA 全球暖化 氣候變動 糧食自給率 糧食 糧食安全保障 白米 氣候變遷 米荒 儲備米 減耕 複作

山下一仁YAMASHITA Kazuhito簡介與署名文章

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研究主任、經濟產業研究所首席研究員。生於1955年。1977年進農林省工作。歷任日本駐歐盟使團參贊、農林水產省地域振興科長、農村振興局副局長等。2008年退職。近作有《TPP鬧劇及後臺農協煽動開放門戶之恐怖的遠謀深算》(OKURA NEXT新書,2012年)、《農協的陰謀》(寶島社新書,2011年)、《農業大爆炸的經濟學》(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2010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