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臺北年會:日本人權律師菅野志櫻里的現場報導

政治外交 國際

今年夏天,某個國際性議會組織於臺北舉行年度大會,並表明與臺灣政府密切合作。此組織向來敢於批評中國對於人權的壓迫等行徑。根據報導,中國政府對此次年會施加諸多壓力。本文為參加會議的菅野志櫻里律師的現場報導。

中國對參加年會的議員施加壓力

對於IPAC臺北年會的盛況,中國政府毫不掩飾地展現強烈敵意。

IPAC原先已因香港民主派媒體創辦人黎智英的案件,遭受中國政府不當的法律制裁。具體而言,來自英國的IPAC執行董事裴倫德(Luke de Pulford)與筆者遭指為黎智英的「共犯」,意圖顛覆中國政府。事實上,筆者從未與黎智英本人有過任何接觸。中國單方面將他國議員的言論與政治活動論罪,實為侵犯日本主權之舉。IPAC已向香港調查部門表明,願意為此案提供證詞與證據,但迄今未有回應。無視所謂「共犯」的聽訊便逕自進行審判,足見此案明顯純屬政治動機驅使的一場鬧劇。

如預期般,IPAC臺北年會遭遇中國政府的頑強干預與施壓。會前,至少6國(玻利維亞、哥倫比亞、波士尼亞、斯洛伐克、北馬其頓及另一亞洲國家)的議員接到電子郵件或電話,勸阻參與IPAC,備受干擾,甚至還有議員獲邀改赴中國訪問。這些干預和壓力不僅針對議員,還延伸至相關人士。

7月30日,中國外交部副發言人林劍在記者會上聲稱,「此次會議毫無公信力可言。我們奉勸有關議員停止利用臺灣問題干涉中國內政」。

年會開始後不久,羅馬尼亞與會議員泰尼塔(Cătălin Teniță)的所屬政黨收到中國駐羅馬尼亞大使館的信函,要求「管制並約束所屬議員,禁止與臺灣進行任何官方接觸」。此舉本身即為赤裸裸的內政干涉。此外,由於中國政府施壓各國政府,多位與會議員亦遭受來自本國政府檯面上與私底下的施壓。8月6日,IPAC發表聲明,抗議所屬議員遭受中國政府的不當壓力。

日本作為IPAC創始成員,影響力舉足輕重。此次與會的國會議員包括自民黨的4位議員:中谷元、大岡敏孝、本田太郎、滝波宏文;立憲民主黨的櫻井周;日本維新會的3位議員:音喜多駿、岩谷良平、阿部司;以及來自國民民主黨的共同主席舟山康江。

下一頁: 日本肩負「人道國家」之使命

關鍵詞

中國 民主化 人權 臺灣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