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臺灣半導體製造商紛紛於日本設廠?

財經

山田周平 [作者簡介]

2月24日,全球最強大的半導體製造商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積電、TSMC)為他們在日本第一個興建的熊本工廠(熊本縣菊陽町)舉行開幕典禮。而在不久前,也釋出將興建第二座工廠的計畫,這些製造廠商接連進軍日本的背後有什麼原委?

台積電的意圖為何?

那麼,台積電為何在熊本第一家工廠開始營運前,便決定要設立第二家工廠呢?我們可以從董事長劉德音在開幕典禮的致詞中找到答案。劉德音除了感謝日本政府、熊本縣政府、SONY等對JASM的投資,也對負責工廠建造的鹿島建設表達了強烈謝意。第一家工廠預計於2024年底開始量產,而廠房在2023年便完成了。讓台積電有充裕的時間投入生產作業。

但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工廠的情況則完全相反,由於與當地建設業工會的溝通遲遲未取得共識,台積電於2023年7月宣布原本預定2024年底第一家工廠開始量產的計畫推延至2025年。而原本預定2026年底開始量產的第二家工廠也順延至2027~2028年。台積電於2023年12月宣布劉德音將於今年6月辭去董事長一職,臺灣方面有報導指出他的辭職是為了承擔亞利桑那工廠延遲的責任。而德國德勒斯登與美國一樣有著強大工會組織,德國廠的未來也充滿了不確定性。

興建半導體工廠需要龐大的資金,因此建造者會希望盡快投入生產以回收成本。儘管台積電獲得了來自日美歐的補貼協助,並且全部做出回應,但他們應該意識到日本是最適合其工廠營運的國家。2月6日,台積電正式宣布將於熊本設立第二家工廠,主要生產通訊和人工智慧(AI)等6奈米晶片,此類產品客戶大多來自海外而非日本。與第一家工廠相比,第二家工廠在未來出口業務上將扮演吃重角色。

張忠謀在開幕典禮上說,「我相信這將為日本半導體製造產業帶來新一波復興」,這或許多少帶了點客套成分,因為日本提供近1兆2千億日圓的補貼協助建廠。以公司立場來說,台積電優先考慮的自然是公司利益而非日本半導體產業的振興。期待日方在了解臺灣廠商幾經波折來到日本建廠的原委後,能進一步建立雙贏的關係。

標題圖片:2024年底前開始量產的台積電子公司JASM熊本工廠(熊本縣菊陽町)(筆者提供)

關鍵詞

臺灣 半導體 熊本 台積電 TSMC

山田周平YAMADA Shūhei簡介與署名文章

櫻美林大學MBA課程特聘教授。1968年出生於兵庫縣。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畢業、北京大學外資企業EMBA課程修畢。曾任職日本經濟新聞台北支局長、產業部部長、中國總局長等,自2023年起擔任現職。合著有《亞洲經濟安全保障:新權力遊戲的架構》(2023年,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等書。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