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搖欲墜的「相撲部屋」制度―入門弟子減少導致的相撲界危機

運動 社會 文化

在日本運動界裡,不分專職或業餘運動員、不分學生或社會人士,選手和教練共同生活的例子很多。最常拿來舉例的便是「相撲部屋」。在相撲界,師父一家人和所有徒弟「在同一個屋簷下一起吃飯一起生活」,而徒弟們也會在此一同練習相撲。然而,這樣的傳統現今卻隨著越來越少人拜師而開始動搖。本文試圖深入探討相撲部屋的歷史及其現狀。

越來越少「多年相撲部屋苦練、充滿相撲鍋氣息」的關取

幕下等級以下的力士會由相撲部屋照顧其食衣住的部分,基本上他們沒有任何工資,只有遇到賽季時或多或少會領到零用錢。他們的身份是練習生,必須整天照顧關取和親方,處理他們身邊大小雜務。而每天的料理值日生(相撲火鍋)也是一項辛苦的差事。

春日野部屋裡圍繞著相撲火鍋的相撲力士們。「年輕人」待關取和親方用完餐後,才能用餐(時事)
春日野部屋裡圍繞著相撲火鍋的相撲力士們。「年輕人」待關取和親方用完餐後,才能用餐(時事)

晉升為關取後,會獲得一個私人房間,但幕下以下的力士就必須和大家共用一個大房間,一起吃飯睡覺。跟現在社會從小就擁有自己房間的許多獨生子相比,相撲部屋是另一個絲毫沒有隱私的世界。

立志成為相撲力士的年輕人往往不喜歡長時間寄人籬下的生活,而選擇就讀相撲名校的高中或大學。如果在校表現優異,便可從幕下或三段目等級開始出賽,而非最低等級的序之口。此外,如果在高中或大學沒有顯著進步者,也可以轉而選擇其他就業之路。

在過去,相撲部屋的存在價值在於從零開始培養中學畢業的年輕人成為相撲力士。然而,抱持著將一生奉獻給相撲界想法的中學畢業生越來越少,教授相撲基本技巧的地方也逐漸轉移到業餘相撲上,這也帶來了缺點。

相撲界有一句名言「充滿相撲鍋氣息」,意思是相撲新手經過長時間刻苦鍛鍊及寄人籬下的生活,所培養出來身心靈已完全融入相撲界的樣子。

不過,從相撲名校踏入相撲界的力士則有可能在「充滿相撲鍋氣息」之前便取得關取等級。某位從最基層開始打拚起的親方感嘆道,「現在有越來越多不會折疊和服也不會做相撲鍋的關取」。大相撲不僅僅是一項運動,也是日本的傳統文化,相撲力士身為相撲運動最重要的推手,其本質也開始動搖。

取消「外國人配額」或大幅提升待遇

2023年年底的九州賽事,由大關霧島獲得優勝,這是蒙古人相撲力士的第一百場勝利。自朝青龍於2002年九州賽事首次獲勝以來,僅僅125場比賽便達成取得一百場勝利的壯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相撲界規定各部屋只能有一位外國人力士,因此這項紀錄得來不易。對於擁有不同金錢價值觀的蒙古人而言,來到日本並且在相撲界功成名就是他們最大的夢想。現在仍然有許多有潛力的年輕人「排隊等候」加入相撲界。

要維持相撲水準並增加年輕力士的數量,最快的方法就是取消外國人配額的限制。只不過如此一來,像琴歐洲和把瑠都等有經驗的歐洲摔角選手也有機會進入相撲界,可以預見未來橫綱、大關、及各賽事優勝的位置都將由外國人獨佔。到最後日本國技能否保有其地位與尊嚴呢?

要培養日本人力士,首先必須改善目前低於其他運動項目的待遇。如果沒有像相撲界金字塔頂端橫綱、大關等這般的高收入,將很難吸引對相撲界懷有夢想的年輕人進來。再者,還要改進工資制度,不光是關取等級,應該要讓幕下以下等級的力士也能獲得報酬。

相撲部屋克服了自古以來的重重挑戰,完整傳承了日本傳統文化。但不可否認,這套自古沿襲下來的制度已不適用新時代的潮流。再這樣下去,相信不久的將來相撲界為了生存下去,將被迫從根本面來重新審視這整套制度。

標題圖片:二所之關部屋新開幕,二所之關親方(前橫綱・稀勢之里)、中村親方(中央左)與其徒弟合影留念。二所之關親方退休後,進入早稻田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修習碩士課程,經營新相撲部屋的同時,也不忘重視傳統文化的發展(2022年6月5日攝於茨城縣阿見町)(共同)

關鍵詞

相撲 蒙古 白鵬 大相撲 相撲部屋 新徒弟審查 親方 一門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