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搖欲墜的「相撲部屋」制度―入門弟子減少導致的相撲界危機

運動 社會 文化

在日本運動界裡,不分專職或業餘運動員、不分學生或社會人士,選手和教練共同生活的例子很多。最常拿來舉例的便是「相撲部屋」。在相撲界,師父一家人和所有徒弟「在同一個屋簷下一起吃飯一起生活」,而徒弟們也會在此一同練習相撲。然而,這樣的傳統現今卻隨著越來越少人拜師而開始動搖。本文試圖深入探討相撲部屋的歷史及其現狀。

親方們感嘆「難以吸引下一代人才」

相撲部屋通常兼備師父自宅與力士練習場地,換句話說,這裡也是師父與徒弟一起吃飯生活的地方。相撲力士必須加入任一部屋,除非師父過世或退休而無人繼承相撲部屋時,否則不可任意移轉至其他部屋。此外,部屋內除了力士外,還有指導者親方、相撲裁判、司儀、髮髻梳化師等。

2019年6月鳴戶部屋新開幕,保加利亞出身的前大關琴歐洲・鳴戶親方(中央)與門下弟子和關取們合影留念。有越來越多的力士取得日本國籍及年寄名號,進而成為指導等級的師父親方(東京都墨田區)(共同)
2019年6月鳴戶部屋新開幕,保加利亞出身的前大關琴歐洲・鳴戶親方(中央)與門下弟子和關取們合影留念。有越來越多的力士取得日本國籍及年寄名號,進而成為指導等級的師父親方(東京都墨田區)(共同)

在場邊關心徒弟們晨練的前橫綱白鵬・宮城野親方(左)。宮城野部屋的土俵練習場設有電視,力士們可以隨時透過螢幕觀看自己的相撲練習狀況(東京都墨田區)(nippon.com編輯部攝影)
在場邊關心徒弟們晨練的前橫綱白鵬・宮城野親方(左)。宮城野部屋的土俵練習場設有電視,力士們可以隨時透過螢幕觀看自己的相撲練習狀況(東京都墨田區)(nippon.com編輯部攝影)

相撲部屋的最大幕後功臣是師父的妻子,亦即師母。她負責部屋的財務管理、安排各式聚會活動、以及與支持者互動等,同時也擔任所有力士的母親及教育的角色。

相撲部屋是大相撲的根基,但有越來越多年輕的親方們擔憂部屋的未來。他們異口同聲感嘆道「要吸引下一代人才,這任務越來越困難」。

新徒弟人數減少問題日趨嚴重,去年一整年僅招收了53人,創下1958年起改為每年六場賽事制度後招收最少徒弟人數的一年。

自1955年至2005年的51年間,只有3年年度招收新徒弟人數低於百人,有3年招收超過兩百人,而超過150人的則有21年。不過從2006年到2023年,已連續18年招收人數不滿百人。

2001年,日本相撲協會放寬了新徒弟審查合格標準,從原來的「身高173cm以上、體重75kg以上」更改成「身高167cm以上、體重67kg以上」。此後在中學畢業生春季賽,只要身高165cm以上、體重65kg以上就視為合格。而這些身高體重規定最終在去年秋季賽時完全取消了。

儘管審查標準不斷放寬,但新徒弟人數卻仍持續減少,跟近年來年輕人流行強健體魄的趨勢逆向而行。

每年六次正式賽事前的新徒弟健康檢查(時事)
每年六次正式賽事前的新徒弟健康檢查(時事)

當然,相撲力士的總數也有下滑的趨勢。今年第一場比賽的力士名單共599名,是自1979年春季賽以來睽違45年再度低於600人。

相撲力士數量減少也衝擊了各相撲部屋的經營,因為相撲協會會提供各相撲部屋以力士為單位的培育費用。

為了不要讓徒弟數量減少,那些實力難以晉升的相撲力士仍然留在部屋,不會被辭退。這種趨勢正席捲整個相撲界。原本「年輕力士」是指幕下以下等級10歲至20歲的力士,然而,從前幾乎不存在的30歲至40歲的年輕(?)力士卻急速增加中。在相撲部屋內,隨著年齡增長,練習的機會將越來越少,雖然生活過得很舒適,相對地要轉換工作跑道變得越加困難。相撲力士不願主動退出是一個問題,但想憑藉力士人數向協會多申請培育費用而不讓力士退出的親方們也是一個問題。

「土俵裡有黃金」已成為過去式?

相撲界自古有句名言 「土俵裡有黃金」,意指只要努力練習獲得優異成績,便能飛黃騰達、擁有高收入。前橫綱・初代若乃花的已故二子山親方也經常以這句話來激勵徒弟們。

他的弟弟前大關・初代貴乃花曾創下中學生組游泳比賽100公尺蝶式的新紀錄,也曾是1968年墨西哥奧運的候補選手。即使游泳成績優異,但他仍決定進入相撲界,加入其兄擔任師父的二子山部屋,並留下名言「無法靠奧運金牌維生」。

二子山親方花田勝治(前橫綱・初代若乃花)(左)與晉升新小結的弟弟貴乃花一同確認力士名單(1970年8月31日攝於東京二子山部屋)(時事)
二子山親方花田勝治(前橫綱・初代若乃花)(左)與晉升新小結的弟弟貴乃花一同確認力士名單(1970年8月31日攝於東京二子山部屋)(時事)

然而,與從前那個體格良好、運動能力優秀的年輕人想要以運動謀生時,只有棒球和相撲可選的時代相比,現在已有極大的轉變。

足球、橄欖球、籃球等各種運動項目皆已邁向職業化,甚至待遇比相撲力士來得更為優渥。即使是業餘選手,只要表現優異,有不輸奧運金牌的出色成績的話,往後的生活基本上就能獲得一定保障。

現今社會除了運動項目多元,加上少子化的影響,各個運動圈都為努力爭取最優秀的年輕人而不遺餘力。

儘管每季賽事都有發放獎勵金的績效獎金制度,但即使是最高等級的橫綱,月薪也僅300萬日圓。在現今的相撲界,要達到破億收入的目標相當困難,而且如果在比賽中受了重傷,有可能因此造成排名大幅下滑,無怪乎要招收人才相當不易。每年六次的幕內相撲賽事,每次為期15日,優勝獎金僅1000萬日圓,和其他運動項目相比相形見絀。

話雖如此,十兩以上的關取每月仍可領取工資,生活上倒也還過得去。只不過,佔了相撲力士近九成的年輕人現今所處的環境已不再像過去般運作,大環境可謂惡劣。

下一頁: 越來越少「多年相撲部屋苦練、充滿相撲鍋氣息」的關取

關鍵詞

相撲 蒙古 白鵬 大相撲 相撲部屋 新徒弟審查 親方 一門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