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搖欲墜的「相撲部屋」制度―入門弟子減少導致的相撲界危機

運動 社會 文化

長山聡 [作者簡介]

在日本運動界裡,不分專職或業餘運動員、不分學生或社會人士,選手和教練共同生活的例子很多。最常拿來舉例的便是「相撲部屋」。在相撲界,師父一家人和所有徒弟「在同一個屋簷下一起吃飯一起生活」,而徒弟們也會在此一同練習相撲。然而,這樣的傳統現今卻隨著越來越少人拜師而開始動搖。本文試圖深入探討相撲部屋的歷史及其現狀。

「相撲部屋」誕生於江戶中期

相撲有日本國技之稱,同時也是日本傳統文化。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事記》(712年)和《日本書紀》(720年)裡出現的神話故事。

自古以來,相撲是一種預測農作物豐收與否的節日儀式,後來演變為宮廷活動,自鎌倉時代至戰國時代,相撲則普遍成為一種武士間的戰鬥訓練。

進入江戶時代後,開始有以相撲為職業的人,全國各地為了籌措修建寺院的資金,開始在各地舉辦「相撲募款」活動。漸漸地,相撲募款活動轉變為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表演,以江戶、京都、大阪為其據點。

一陽齋豐國、香蝶樓豐國《相撲募款表演活動圖》,有田屋的有田屋清右衛門,國立國會圖書館數位館藏https://dl.ndl.go.jp/pid/1313340(參見2024-01-13)
一陽齋豐國、香蝶樓豐國《相撲募款表演活動圖》,有田屋的有田屋清右衛門,國立國會圖書館數位館藏https://dl.ndl.go.jp/pid/1313340(參見2024-01-13)

現今的「相撲部屋」制度誕生於江戶中期。

雖然江戶相撲團體成長稍落後於京都和大阪,但在寶歷年間(1751〜1764),幾位具有經營表演活動的年寄(親方:即相撲部屋的掌門人、師父)共同合作,成立了相撲會所(日本相撲協會前身)。起初,相撲部屋指的是該相撲會所,但到後來大家也把培養相撲力士的師父自宅稱為相撲部屋。

相撲會所成立後,幕府將軍的故鄉江戶漸漸地成為相撲表演的中心。順道一提,在天明年間(1781〜1789)記載於江戶相撲名單上的年寄有以下38名(目前為105名)。

雷、伊勢之海、井筒、入間川、浦風、音羽山、尾上、追手風、大山、春日山、片男波、勝之浦、清見潟、桐山、木瀨、夈川、九重、佐野山、佐渡嶽、白玉、錣山、玉之井、立田川、玉垣、田子之海、楯山、立川、出來山、友綱、常盤山、鳴戶、花籠、濱風、二十山、藤島、間垣、武藏川、若松。

儘管我們不得而知是否所有年寄皆開設自己的部屋(以師父之姿經營管理相撲部屋的年寄為「擁有者親方」、在相撲部屋內指導力士們學習的年寄為「指導者親方」),但在江戶時代確實有許多年寄培養徒弟,並讓弟子承繼自己的名號。雖然江戶各地都有相撲部屋,但自從1833年固定將每年兩次相撲表演訂在兩國的回向院舉辦之後,便有越來越多相撲部屋漸聚集於兩國地區。

江戶時代有許多受到各地大名支持贊助的「專屬力士」。與其說他們隸屬於某個相撲部屋,應該說隸屬於某個藩更為切實。相撲部屋中的師徒關係是一種技術面的指導和教育,同時也是社會地位的保障。在當時,隸屬藩的地位是高於相撲部屋的。有一點與現今截然不同,在江戶時代同一個相撲部屋的力士之間會安排對戰,但同一個藩的力士絕不會有對戰的機會。

下一頁: 屬性相近的相撲部屋組成集團,此集團稱為「一門」

關鍵詞

相撲 蒙古 白鵬 大相撲 相撲部屋 新徒弟審查 親方 一門

長山聡NAGAYAMA Sato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大相撲雜誌》(Appli Style社發行)總編。1956年東京出生。上智大學經濟學系畢業。1986年開始於《大相撲》(讀賣新聞社發行)和《全壘打》(日本體育出版社發行)從事採訪、撰文以及編輯輔助等工作。1991年成為《大相撲》的專屬記者並採訪相撲界。2010年8月《大相撲》停刊後任讀賣Plus編輯委員,2017年4月起任現職。著有《貴乃花 再次「不惜生命」》(Eastpress社)、《你不知道的土俵後臺》(實業之日本社),其他還有多數相撲相關書籍以及報導。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