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熊傷人頻發,人熊能否毗鄰而居?

社會 生活 自然環境 文化

板倉君枝(nippon.com) [作者簡介]

2023年下半年,日本媒體接連報導了多起野熊傷人事件。栗子歉收導致食物缺乏是野熊闖入人類活動區域的主要原因,但其背後交織著地區社會老齡化、人口稀疏化等各種問題。對於剿殺野熊的做法抗議聲漸起,我們到底能不能與這些「闖到身邊的野生」猛獸共存呢?筆者就此採訪了從事棕熊研究30餘年的非政府組織「日本熊網路」負責人佐藤喜和。

佐藤喜和 SATŌ Yoshikazu

酪農學園大學(北海道江別市)教授。1971年生於東京。從就讀北海道大學時起就一直致力於研究棕熊生態和人熊衝突管理等問題。作為追求人熊共存的非政府組織「日本熊網路」負責人,積極參與相關科學普及教育活動和四國野熊保護活動等。著作有《都市裡的熊出沒——如何面對闖到身邊的棕熊》(東京大學出版會,2021年)等。

從剿殺到保護

20世紀70—80年代,棕熊等多種野生動物的數量都減少了。

從20世紀90年代前後開始,追求人與自然共存的潮流逐漸擴展到全球各地。日本政府也批准了《生物多樣性公約》,改行保護野生動物的政策方針。

「在那以前,棕熊被當作害獸,遭到無限制的剿殺,數量不斷減少,分佈區域也一直縮小。1990年,日本廢除了『春季野熊驅除制度』,在政策導向上從根除轉為保護。得益於此,野熊數量緩慢成長,自(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起,野熊在農田出沒、破壞作物的情況增多了。」

北海道梅花鹿增多也對棕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在人們的印象中,棕熊都在河裡捕食鮭魚,其實只有知床半島等極少數地區的野熊是這樣的。洄游產卵的鮭鱒魚類本身就在減少。於是,許多野熊開始吃梅花鹿了。」

鹿會吃光棕熊也很喜歡吃的草本類植物。而熊則開始吃那些在農田周邊被剿殺的鹿的屍體或捕食剛出生的幼鹿。

「我認為亞洲黑熊也吃鹿。果實歉收的時候,相比以往,野豬搶先一步吃光栗子的可能性更大。」

札幌市內張貼著的「注意熊出沒」告示(PIXTA)
札幌市內張貼著的「注意熊出沒」告示(PIXTA)

2000年以後,野熊開始在城市街區周邊出沒,這其中也有日本國家生物多樣性戰略的影響。城市的主要道路和河道兩岸都鋪設了綠化帶,讓森林和城區相連的綠色網路化不斷發展,這使得野生動物開始出沒於市街。在21世紀頭10年,札幌市就發生過北海道棕熊闖入住宅區的事件。

「深山裡的野熊一看到人就會逃走,但在村鎮附近長大的野熊從出生起就聽得到汽車的聲音,早已習慣人類的動靜。加上他們也沒有被獵人追趕的經歷,所以根本不怕人。」

問題的背後是老齡化和人口稀疏化

佐藤教授介紹道:「由於農村地區人口減少,老齡化加劇,在近半個世紀裡,北海道的農戶數量減少了6分之5。而耕地總面積幾乎沒有變化,這意味著每家農戶的耕地面積變成了原來的6倍。其結果便是大規模農業機械化發展。」

無人化程度越來越高,野熊就更容易接近農作物了。在酪農地帶,為了提高飼料自給率,在日本中央政府發放津貼等舉措之下,牧草地上飼料用馬齒型玉米的栽種面積激增。這與旱田地帶的甜菜、甜玉米一道變成了棕熊的「無上美味」。

「8月下旬(即將冬眠)到12月(開始冬眠)期間,野熊的食欲是最旺盛的。野熊從春季開始以草本類植物為主食,到了秋季以栗子等果實取代。這之間的8—9月份青黃不接,山上食物變少。而這個時期,多種玉米正好迎來收穫季。」

「野熊問題和人類少子老齡化問題密切相關。」佐藤教授指出,「農村、山村人口減少,在野生動物與人類毗鄰而居的分界線上,人類的影響力不斷減弱。」

「相比人類強勢到足以打敗野生動物的那個時代,日本的國家機制沒有發生變化。政府縱然考慮到人口減少之後仍然能夠維持生活充裕,並為此推出『智慧城市』「緊湊型城市」『智慧農業』等機制,也無人關注到那些早已恢復勢力的野生動物,應對之策陷於被動。」

下一頁: 要培養專業人士,而不依賴獵友會

關鍵詞

北海道 自然 自然環境 鹿 山豬 獸害 野生動物 黑熊 棕熊 野豬

板倉君枝(nippon.com)ITAKURA Kimie簡介與署名文章

曾供職於出版社、報社,現為nippon.com編輯部在職作者和編輯。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