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熊傷人頻發,人熊能否毗鄰而居?

社會 生活 自然環境 文化

2023年下半年,日本媒體接連報導了多起野熊傷人事件。栗子歉收導致食物缺乏是野熊闖入人類活動區域的主要原因,但其背後交織著地區社會老齡化、人口稀疏化等各種問題。對於剿殺野熊的做法抗議聲漸起,我們到底能不能與這些「闖到身邊的野生」猛獸共存呢?筆者就此採訪了從事棕熊研究30餘年的非政府組織「日本熊網路」負責人佐藤喜和。

佐藤喜和 SATŌ Yoshikazu

酪農學園大學(北海道江別市)教授。1971年生於東京。從就讀北海道大學時起就一直致力於研究棕熊生態和人熊衝突管理等問題。作為追求人熊共存的非政府組織「日本熊網路」負責人,積極參與相關科學普及教育活動和四國野熊保護活動等。著作有《都市裡的熊出沒——如何面對闖到身邊的棕熊》(東京大學出版會,2021年)等。

樹木果實同時歉收所致

世界上有8種熊,棲息在日本國內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北海道的棕熊,另一種是本州和四國的亞洲黑熊。北海道棕熊體型巨大,雄性體長約2公尺,而亞洲黑熊相對較小,體長約1.2公尺。據介紹,儘管亞洲黑熊在九州已經絕跡,在四國也瀕臨滅絕,但日本全國的野熊總數呈顯著成長之勢。

「在一段很長的時間裡,野熊已經逐漸靠近了人類的活動區域。」佐藤教授向我們介紹道,「2000年以後,野熊頻繁出現在街市。栗子等成熟於秋季的果實有豐歉週期性,每隔幾年就可能發生同時歉收的情況。這種時候,野熊就會闖入人類的活動區域,來尋找可替代的食物。而今年,野熊入侵次數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日本環境省公佈的資料顯示,2023年4月至11月末期間,初步統計日本全國共有212人遭到野熊襲擊,其中6人死亡。這是自2006年開始統計以來,情況最為嚴重的一年。

「往年,北海道和本州野熊大量出沒的時間是錯開的,而今年卻出現了重合,這種情況也屬罕見。不管怎麼說,如果不採取根本性的措施,那麼幾年後同樣還將在廣泛區域內出現熊傷人的事件。」

人鬥熊的歷史

野熊生活在城市周邊的森林中,偶爾闖入人類的活動區域,這種情況並非日本特有。

「比如在北美洲,體型近似亞洲黑熊的美洲黑熊會在街道上翻食垃圾,或者跑到民宅的泳池裡游泳。而北海道棕熊的同族北美洲灰熊由於在歷史上遭到過驅逐剿殺,數量銳減,因此在加拿大以南,野熊主要棲息於黃石國家公園等保護區內,城市周邊是看不到它們的身影的。在歐洲,野熊的數量減少得更厲害。像札幌市這樣擁有200萬人口的城市周邊有棕熊棲息的情況,或許只存在於日本了吧。」

自始於明治的開拓期之後,北海道有過一段人鬥熊的歷史。1915年12月,北海道北部發生了一起「三毛別羆事件」。1頭棕熊在3天內闖入兩戶農家,致10人死傷,其中包括孕婦和兒童。這給整個日本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衝擊,還成為以吉村昭的《羆嵐》為代表的多部小說和電視劇的題材。棕熊一直是人類恐懼的對象,被視為該剿殺的敵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人口的成長和木材需求的高漲,日本不斷開發土地、砍伐森林,並於1966年起施行一項「春季野熊驅除制度」,通過誘捕和槍擊等方式剿殺那些從冬眠中甦醒的棕熊。

下一頁: 從剿殺到保護

關鍵詞

北海道 自然 自然環境 鹿 山豬 獸害 野生動物 黑熊 棕熊 野豬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