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羅會議八十週年:起初未成爭端的「尖閣」,至今仍引發日中磨擦

政治外交

波多野澄雄 [作者簡介]

1943年的開羅會議,美英中三國領袖共同決定日本戰後的對應方針,距今已八十年。十年前,日本野田內閣宣佈將尖閣諸島(釣魚臺列嶼)「國有化」,如捅了馬蜂窩般,引發日中兩國之間的紛爭。本文重新冷靜回顧「開羅宣言」的歷史意涵與雙方主張。

關於日本的戰後對應方針達成共識

1943年11月下旬,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以及中華民國政府主席蔣介石三位領袖齊聚開羅,於23日至26日期間,舉行了高峰會議。從前一年的年底開始,美國總統羅斯福視中國為「四大國」之一,提議與蔣介石會談,蔣介石接受此提議,實現會談,使得中美高峰會成為開羅會議的主軸。

根據《蔣介石日記》,11月23日羅斯福與蔣介石首次會談,兩位領袖口頭交換意見後,達成以下四項協議,並經邱吉爾承認。①日本侵佔的中國領土歸還中國,②永久剝奪日本在太平洋占領的島嶼,③在日本戰敗後實現朝鮮的獨立與自由,④日本在華的公私產業由中國政府接收。

在一系列會談結束後,《蔣介石日記》記下:「東北四省(譯註:黑龍江、吉林、遼寧、熱河)及臺灣、澎湖島已經失去五十年和十二年之領土,獲得英美共同聲明歸還我國,並承認朝鮮於戰後的獨立及自由,此為何等大事。」由此可得知,蔣介石關心的主要焦點在於東北與臺澎的歸還,以及朝鮮的獨立。

另一方面,關於琉球群島(沖縄),蔣介石並未主張歸屬於中國。國民政府的內部多數認為,從甲午戰爭之前,琉球便一直處於日本統治之下,因此承認日本領有琉球,但對於日本領有的正當性則提出質疑,針對中國歸屬論與獨立論等,引發激烈爭論。蔣介石未主張琉球歸屬於中國,應是慮及政府內部的這些爭論。如同蔣在會談當天的日記裡寫道:「惟琉球問題可由國際機構委託中美共管。此由余提議,一以安美國之心。」由此可以推斷,當時他曾考慮由中美共同管理琉球。

「開羅宣言」的正文由三國共同起草,於11月26日下午經三位領袖同意後確定。在隨後舉行的英美蘇會談,亦即德黑蘭高峰會議上,經蘇聯同意後,於12月1日正式對外公布。

下一頁: 當時尖閣諸島並未成為爭端

關鍵詞

中國 尖閣諸島 臺灣 釣魚島 釣魚臺 海洋

波多野澄雄HATANO Sumio簡介與署名文章

國立公文書館亞洲歷史資料中心主任,筑波大學名譽教授。專業領域為日本政治外交史。出生於1947年,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大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歷任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研究員、筑波大學社會科學系教授與副校長等職。著有『太平洋戰爭與亞洲外交』(東京大學出版會,1996年)等諸多著作。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