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與日本社會

日本實際上已成為移民國家?

政治外交 社會 國際

2019年日本推出「特定技能」在留資格後,實際上已成為「接納外國移民的國家」。人口減少導致勞動力短缺,再加上少子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認識到,「接納外國人是維繫地區社會的必要措施」。筆者指出,為推進多元文化共生,「政府應該從正面向國民說明政策的變化」。

高知縣制定《外國人才確保戰略》

還有一些縣明確提出接納外國人,讓他們安家落戶,以應對人口減少問題。比如高知縣於2022年制定了《外國人才確保與活躍戰略2.0版》。該戰略提出,「外國人是支撐各產業生存與發展的寶貴人才,同時也是地區社會的一份子,接納和培養外國人,讓他們安家落戶具有重要意義」。此外,為加強與菲律賓、越南、印度、緬甸等國的關係,確保從這些國家穩定地獲取人才,該縣於2022年向越南和印度派出了訪問團。高知縣還開設日語教室,進行教學工具研發和培訓等。

有的地方政府認為,僅從自治體層面推動多元文化共生有局限性,希望國家改變相關政策。2021年,長野縣議會向中央政府提出制定《多元文化共生相關基本法》,以法律形式「明確政府在接納外國人問題上的方針」。而長野縣安曇野市議會早於縣議會一步,對向政府提出的同內容提案進行了表決。

國家在吸納外國人才方面的政策調整

實際上日本已開始接納外國人才。2019年自藍領行業設立特定技能制度以來,日本推出了允許接納外國勞動者的新在留資格。這表明日本已調整政策方向,開始推行實質意義上的移民政策。

比如,通過特定技能制度接納外國人的同時,日本還成立了出入國在留管理廳。出入國在留管理廳內設有在留支援處,不僅負責管理出入國事務,還建立了對旅居日本的外國人提供幫助的工作機制。作為相關工作的總指揮部,2020年7月,外國人在留支援中心(FRESC)在東京四谷地區成立。

另外,日本還出臺「綜合應對措施」,旨在通過吸納外國人才,實現共生社會,建立日本人與外國人安居樂業的社會。政府統籌各中央部門的外國人支援措施,每年進行修訂調整,2023年相關措施已增加到217項。

2022年6月14日舉行的「外國人才接收與共生相關閣僚會議」,確立了「實現與外國人共生社會的路線圖」,這是重要的政策變化。路線圖提出4點工作,1是日語教育相關工作,2是加強面向外國人的資訊發佈和諮詢機制建設,3是針對生命階段和生命週期的相應幫扶,4是共生社會基礎建設相關工作。「針對生命階段和生命週期的相應幫扶」方面,提出了促進「嬰幼兒期」「學齡期」親子交流、提供可傾訴擔憂和煩惱的諮詢場所、針對步入老年的外國人宣傳介紹養老金制度等多項具體措施,表明政府已以外國人逐步定居為前提,開始推行相關政策。

除了對旅居日本的外國人給予幫忙扶持外,日本還從政府層面吸引外國人來日本安家落戶。2020年至2022年期間,厚生勞動省開展了「地區外國人才接收與定居示範工作」,以北海道、群馬縣、福井縣、岐阜縣和鹿兒島縣為示範地區,推動當地企業對持有特定技能在留資格的東南亞人進行面試,幫助他們赴日就業和定居。這意味著政府直接參與促進外國人在人口稀疏地區的安家落戶。

下一頁: 不告知「變化」的政府

關鍵詞

移民 勞動 外國人 工作 共生 勞動力 外國勞動者 特定技能 在留 勞動力不足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