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與日本社會

日本實際上已成為移民國家?

政治外交 社會 國際

2019年日本推出「特定技能」在留資格後,實際上已成為「接納外國移民的國家」。人口減少導致勞動力短缺,再加上少子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認識到,「接納外國人是維繫地區社會的必要措施」。筆者指出,為推進多元文化共生,「政府應該從正面向國民說明政策的變化」。

思考「社會存在方式」,應對人口減少

總務省公佈的人口動態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23年1月1日,基於居民基本台帳統計的日本人口比上一年減少80多萬人。照此下去,10年後日本人口將減少800萬人,這相當於整個大阪府的人口。在此次調查中,包括東京都在內的所有都道府縣人口均有所減少,這種情況是首次出現。

秋田縣的人口減少率為全國最高。依據居民基本台帳整理的秋田縣人口統計結果顯示,該縣人口為94萬1021人,比上一年減少了1.65%。為應對少子老齡化問題,長期以來縣政府採取了各種措施,但收效甚微。從各年齡段人口構成看,0到14歲的「兒童人口」占9.26%,15到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占52.47%,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38.27%。換言之,兒童人數不到1成,近4成是老年人。

2023年5月2日,當地報紙《秋田魁新報》刊登題為「未來人口將減少3成,加快變革迫在眉睫」的社論。社論指出,「必須從根本上改變社會存在方式,包括接納外國人實現共生」。因為公共養老金制度的適用對象與國籍無關,接納外國人可增加養老金財政收入來源,彌補勞動力缺口,遏制經濟萎縮。

面臨人口危機的地方行政區開始認識到接納外國人的必要,秋田縣就是一個例子。而在旅居外國人較多的地區,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已實施促進共生的扶持活動。近年來,隨著旅居外國人增多,越來越多的地區開展了支援多元文化共生的活動。

群馬縣開展「共生推進月」活動

2021年10月,日裔巴西人較多的群馬縣制定了《多元文化共生共創推進條例》。該條例指出,「為推動群馬縣實現飛躍式發展,提升民眾幸福感,應攜手在群馬生活的外國人,實現共生共創」。條例對縣政府、市町村以及企業在推進多元文化共生方面的責任義務等做出了規定。此外,群馬縣還將10月定為「群馬多元文化共生共創推進月」,製作宣傳影片,向民眾普及。

東京都新宿區的外籍居民人口比例占12%,該區通過制定條例,成立了「多元文化共生社區建設會議」,以此為平臺積極開展工作。「建設會議」有20多名成員,由包含筆者在內的學界人士、地方自治團體負責人等日本居民,以及住在新宿區的外國人社區代表組成。在該會議機制下,成員們經常溝通交談,幫助外國人解決生活上的問題,促進日本人與外國居民的交流。會議交流結果還上報新宿區區長,並在區行政工作中加以落實。2022年區民調查報告顯示,73%的受訪者認為多元文化共生活動得到推進。

筆者作為政策直接制定成員參與的另一項工作,是山梨縣於2023年5月制定的《山梨多元文化共生社會實現構想》。該構想提出,要提高外國人的日語能力、促進外國人對日本文化和社會制度的理解、增加外國人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加快完善諮詢體制和勞動環境等等。為提高在山梨縣中小企業工作的外國員工的日語能力,該縣設立了「企業支持外國人活躍補助金制度」。制度規定,如果企業新僱用了外國人,縣政府將給予補助,負擔外國員工學習日語和與本地居民交流的部分費用。同時,該縣還建立了「推進外國人勞動環境合法化網路」,以消除縣內企業違規僱用外國人的現象。

下一頁: 高知縣制定《外國人才確保戰略》

關鍵詞

移民 勞動 外國人 工作 共生 勞動力 外國勞動者 特定技能 在留 勞動力不足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