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關於氚的正確知識,以遏止謠言被害:按部就班排入海洋是安全且確實的做法――福島第一核電廠處理水

政治外交 防災 社會 科學 生活

鳥養祐二 [作者簡介]

保管在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廠廠區內的「處理水」,即將在今年夏天排入海洋。雖然處理水已去除大部分的核物質,和水性質相同的氚卻難以去除。由於處理水當中含氚,以當地漁民為中心的人們都害怕因此受到風評被害,鄰近的亞洲各國也發出抗議。茨城大學研究所理工研究科的鳥養祐二教授公開表示:「只要按部就班進行排入海洋的作業,就不會有問題。」鳥養教授長年研究氚,他替我們簡單解釋了排放處理水的安全性。

希望減少謠言被害:分析海鮮的氚濃度的新方式

無論東京電力公司和政府再怎麼解釋安全性,一旦處理水開始排入海洋,依舊會有一定比例的人採觀望態度,暫時不購買海鮮。我們無法避免所謂的謠言被害。

為了多少減輕這樣的現象,提出安全的證據就很重要。但用於檢驗食品安全的氚濃度測量方式,非常費工且費時。如果使用公定方法,去測量海水中的氚濃度,需要一個星期,測量魚類體內水分的氚濃度,則要花上一個月。但誰會想吃撈上來後,過了一個月的魚呢?

為了檢視食品安全性,快速檢驗氚濃度的方式不可或缺。基於這個想法,我在與學生反覆實驗後,開發了「微波加熱法」。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微波爐,有效回收魚類體內水分的方式。只要使用這種做法,短短三十分鐘就能測出海水中的氚濃度,魚類的水分中的氚濃度也能在一個小時內得知。如此一來,就能趁撈上岸後,上架前進行分析,表明水產的「安全性」。

為了讓超市、居酒屋充滿自信提供商品,進而讓消費者放心食用福島的海產,我希望這種分析技術能在物流界等環節使用。為此,我不打算申請專利,而是舉辦關於檢測氚的分析講座,繼續支援整個產業。

我是父親在福島縣雙葉郡川內村工作時出生的小孩。當時我太小了,所以對那個地方沒有印象,但祈盼我出生的故鄉福島縣,能有安全的生活,並早日復興。為此,運用身為科學家的專門知識,致力減輕謠言被害。

標題圖片:在報導中公開的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廠的處理水排放設備。含有放射性物質氚的處理水,將會用海水稀釋,透過這個管線流向海底通道,6月26日,福島縣大熊、雙葉兩町[代表攝影](時事)

關鍵詞

東日本大地震 中國 核電廠 處理水

鳥養祐二TORIKAI Yūji簡介與署名文章

茨城大學研究所理工研究科教授。在北海道大學從事放射線廢棄物的地層處分研究,之後轉往富山大學研究如何安全運用核融合爐燃料氚。後來在茨城大學致力研究如何安全使用氚,與含氚處理水的處分方式。隸屬核融合原型爐設計特別團隊成員,也是環境省ALPS處理水相關海域監測專家會議成員。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