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臺灣特輯」的問題為何?:報導落入招致當地反彈的陷阱

政治外交

小笠原欣幸 [作者簡介]

今年3月,《日本經濟新聞》的系列報導「臺灣:尚未為人知曉的真實面貌」引起了臺灣的總統府、國防與外交當局的反彈。本文將分析其中的問題為何。

來自臺灣的情緒反彈

這篇特輯文章很快在臺灣受到廣泛報導,並引起了臺灣國防部(相當於日本的防衛省)與退役軍人組織的強烈反彈。其原因在於,臺灣軍方與退役軍人認為《日本經濟新聞》「無端指責九成的退役軍隊幹部都是中國間諜,污衊臺灣軍隊」。

策劃該特輯的原意是要提供一個多元看待臺灣的視角,這一點值得肯定。在國外媒體裡存在著某種論調認為「全臺灣都反中」,但實際上臺灣存在「反中」,同時亦有「親中」與「中間派」等不同立場的人。此外,我們也必須密切注意中國對於臺灣的滲透工作。從國共內戰時期開始,中華民國國軍便遭受中共滲透工作的威脅,已有一段很長的歷史。假若中國侵略臺灣,軍隊如何應對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因此可以充分理解到,該特輯的意圖在於探討其中的潛在問題。然而,在採訪時聽到的說法——「九成軍隊幹部會成為間諜」——並未獲得證實,該特輯便刊登報導,這一點引發了軒然大波,導致提出問題探討的意義也隨之煙消雲散。

根據筆者在臺灣的採訪經驗,常會遇到受訪者在強調自己的說法時誇大數字。記者的工作便是透過綿密仔細的採訪來逼近真相。簡單思考一下便可得知,若退役軍官當中真有「九成」淪為中國間諜,臺灣早已萬劫不復。若「蔡英文總統無法掌控軍隊」一事屬實,面對習近平的強大壓力之下,不可能仍舊維持政權長達七年之久。若稍加思考,應該就會察覺「事有蹊蹺」。

然而,在不熟悉臺灣情況的日本讀者裡,有人可能在閱讀那篇文章後,心中覺得「原來如此」,並表示理解認同。自此,他們可能會產生思考跳躍,認為「日本不應該全力支持臺灣」。那篇文章最終完全陷入了中國長久以來進行的大外宣資訊戰——意圖貶低臺灣。更糟糕的是,由於該文由《日本經濟新聞》所發表,有些人對於中國發佈的新聞報導心存警戒,但若是《日本經濟新聞》,則認為可以放心信任。

那麼,實際情況又是如何?事實上,臺灣軍隊中確實存在某些軍人成為中國的間諜,向中國提供軍事情報而遭到逮捕。其中既有外省人也有本省人,而退役軍官裡也有不少人與中國有所往來。然而,與中國有所往來與成為間諜(泄露機密情報),二者之間存在著巨大差距。

筆者於4月時造訪臺灣,針對那篇文章與臺灣的國防相關人士、專家和記者交換意見。關於間諜的人數,目前僅能推測,但大家都感覺到「存在一定數量」。「九成」的說法超乎常理,不值一談,其中有人提到「一成」可能更接近實際情況。更多人則認為部分退役將領的親中言行沒有太大的影響力,但「仍應提高警戒」。

遭到美日指出中國間諜滲透臺灣軍隊內部一事,對於軍方而言,關係到軍方顏面,是非常敏感的問題。這次的報導讓軍方有種被踩到痛處的感覺。正因如此,更需要嚴謹確實的採訪,以免遭人見縫插針,無端生事。

臺灣社會存在著多元的意見,每種意見都有一定的根據。日本記者在現地進行採訪時所聽到的每個談話都是事實。不過,在訪談之際必須常常意識到那些談話分佈於臺灣輿論的哪個位置。為了做到這一點,必須事先理解臺灣的歷史脈絡。如果缺乏這種理解,便可能在談論臺灣時落入既有的思考框架,也有可能在日本放大那些極度偏頗的觀點。僅僅聽信臺灣的日本通或是通曉日語人士,可能會導致誤判情勢。希望也能多參考研究論文,讓採訪成果更加客觀。

下一頁: 本省人與外省人

關鍵詞

中國 媒體 臺灣 人民解放軍 日本經濟新聞 臺灣有事

小笠原欣幸OGASAWARA Yoshiyuki簡介與署名文章

東京外國語大學名譽教授。前東京外國語大學大學院綜合國際學研究院教授。一橋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班畢業(社會學博士)。曾任東京外國語大學專任講師,副教授及教授。1999年4月~2000年3月任臺灣國立政治大學中山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主要著書有《臺灣總統選舉》(晃洋書房,2019年)。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