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奇跡」走向終結:人口減少構成限制發展的壁壘

財經 政治外交 社會 國際

土谷英夫 [作者簡介]

日本去年出生人數跌破80萬。然而不僅是日本,中國、韓國和臺灣相繼發佈的少子化資料也同樣令人震驚。長期以來東亞這個備受矚目的「全球經濟成長中心」,似出現因難以抵抗人口崩潰而失去這一地位的跡象。

停不下來的「少子化骨牌」

2022年日本新生兒數量為79萬9728人,創下自有可比資料的1899年以來的最低水準。這個跌破80萬人的結果,比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的推算時間提前了11年。即使拋開疫情的影響,這個數字也具有相當大的衝擊力,首相岸田文雄將其表述為「危機狀況」。

中國去年的出生人數為956萬,跌破了1000萬大關。儘管出生人數在廢除「獨生子女政策」第一年的2016年略有成長,但之後又開始持續減少,2022年的總人口為14億1175萬人,較上一年減少了85萬人。據說這是1961年以來首次出現人口減少。人口學家、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員易富賢指出,低於1000萬的出生人數,是1790年(清代)以來的最低水準。同時他還認為,總人口統計存在偏差,2018年達到12.8億人的峰值後就已經轉為減少。

韓國去年的總和生育率(1名女性一生中生育孩子的數量)為0.78人,創歷史最低記錄。韓國的少子化速度高居全球第一,甚至不到人口交替水準(2.1人)的40%。韓國政府也並沒有袖手旁觀。2006至2021年共計投入了280兆韓元(28兆日圓)來應對少子化問題,但最終徒勞無功。臺灣去年的出生人數跌破14萬,創有統計以來的最低水準。出生人數已連續7年減少,總人口也從2020年開始連續3年減少。

印度人口居首,獨領風騷

少子老齡化方面,日本走在東亞的前列。勞動年齡人口(15到64歲)的峰值出現在1995年。這個時間與泡沫經濟破滅、「失去的30年」的開端基本重合。總人口的峰值出現在2008年。

韓國、臺灣和中國的總和生育率低於日本,少子老齡化的速度快於日本。中國和韓國面臨著房地產泡沫破滅的危險,它們是否會重蹈日本的覆轍,陷入經濟長期停滯的困局呢?順便提一句,2022年的GDP成長率,日本為1.0%,韓國為2.6%,中國為3.0%,臺灣為2.5%。

東協(ASEAN)主要5國中,泰國的增速較為緩慢,僅為2.6%,印尼超過5%,菲律賓超過7%,越南和馬來西亞超過8%,均表現堅挺。東協各國的平均成長率32年來首次超過中國。

總人口數量將在年內取代中國成為「世界第一」的印度也實現了6.7%的經濟成長,遠高於中國。據預測,印度人口將持續成長至本世紀60年代。

下一頁: 「經濟成長中心」或轉移至東協和印度

關鍵詞

中國 印度 東協 東亞 人口減少 少子化 東南亞 人口 高齡化

土谷英夫TSUCHIYA Hideo簡介與署名文章

nippon.com編輯委員。記者。1948年生於和歌山市。上智大學經濟系畢業。曾任日本經濟新聞社編輯委員、論說委員、社論副主筆、專欄作家。著書《1971年 市場化和網路化的紀元》(2014年,NTT出版)。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