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安倍時代的修憲之路,門檻依然高

政治外交

Kenneth Mori McELWAIN [作者簡介]

修憲勢力在日本國會中已占3分之2。即便在這種情況下,要想修憲,在程式和政治協商溝通兩方面仍然存在很高門檻。請看本文的詳細解讀。

日本國憲法,頒佈於1946年11月,並自1947年5月起正式實施,是現在世界上最長久未曾修改過的憲法。不過,對其制定過程和內容,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爭議。日本憲法的草案是二戰後在聯合國軍佔領下制定的,雖然之後日本國會審議修改了條文,但還是有人批評這部憲法缺乏民主的正當性。

近年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是最熱衷於修憲的政治家之一。自民黨長期以來一直主張修憲,特別是要求修改規定日本不得保持戰爭能力的憲法第9條(放棄戰爭條款)。自民黨分別於2005年和2012年公佈了全面的憲法修正方案,安倍本人也於2017年表示「希望2020年能夠制定新的憲法」(《讀賣新聞》2017年5月3日)。安倍的這一企圖,後來因黨內反對和政治醜聞逐漸轉入低調,但在2020年9月卸任首相之後,他仍堅持呼籲修憲。

2022年7月,參議院選舉期間安倍遭槍擊身亡。受此影響,推動修憲這一應該算得上是安倍遺產的論調再次出現。

本文要討論的,是修憲在制度和政治上的高門檻,這些門檻不應被低估。首先,被認為屬於「修憲勢力」的各政黨雖然在眾參兩院都已擁有3分之2的議席,但他們對於修憲的「內容」卻還未達成共識。第2,修憲的民意趨勢並不穩定,因此對於很多自民黨議員來說,將修憲作為自己的主要政治課題存在風險。比起迫在眉睫的緊急政策議案,把修憲作為優先課題是否妥當還是個問題。

下一頁: 步驟1:能否在國會裡得到廣泛支援

關鍵詞

安倍晉三 自民黨 日本國憲法 岸田文雄 修憲

Kenneth Mori McELWAINKenneth Mori McELWAIN簡介與署名文章

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教授,專業研究領域為政治制度比較、政黨政治、憲法設計。1977年出生於日本,愛爾蘭籍。畢業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史丹佛大學研究所政治學博士。曾任哈佛大學日美關係專案研究員、密西根大學副教授等職,2019年起任現職。2016年度東京大學卓越研究員。著作有《日本國憲法的普遍性與特異性》(千倉書房,2022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