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首相描繪的「新資本主義」宏圖

財經 政治外交

小峰隆夫 [作者簡介]

「新資本主義」是岸田文雄政權的主打政策之一。自2021年10月以來,日本政府已經召開了4次「新資本主義實現會議」,力圖制定實行計畫,但筆者認為其中遺漏了日本經濟面臨的重要課題,並對此敲響了警鐘。

虛擬的政權更迭

相較於此,岸田政權強調的是分配與成長的並重。在政策運作上,著重於所謂的「傾聽之力」,展現了盡可能徵集周圍意見的姿態。這種與安倍經濟學的明顯差異,佐證了所謂岸田政權的誕生是一種「虛擬政權更迭」的看法。換言之,自由民主黨涉及的政策領域十分廣泛,從同一政黨內的右翼安倍政權,到中間經歷了短暫菅義偉政權之後的左翼岸田政權的轉變,產生的效果就像是從保守派執政黨到革新派在野黨的政權更迭。在岸田政權上臺後不久舉行的眾議院選舉中,自由民主黨大獲全勝,可以認為,其中的原因就在於這種虛擬政權更迭贏得了選民的廣泛支持,在野黨的政策主張反而被執政黨搶去。

岸田政權由此奠定了穩固的政治基礎,隨之開始著手具體推進新資本主義的各項政策。而筆者認為,這時應該進一步展開深入討論的,是以下的一些問題。

對「新資本主義」的異議

第一,是關於擺脫新自由主義。由於這是說給普通民眾聽的口號,所以或許沒有必要去深究細節。但身為經濟學家,筆者想就本文開頭介紹的岸田「新資本主義」,從理論角度談一談它的問題所在。

關於新自由主義,岸田介紹稱那是「將一切都交給市場和競爭就可以萬事大吉的思想」。但無論是多麼重視市場機制的經濟學家,都不會認為把一切交給市場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任何人都不否認,出現市場失靈的領域很多,在這些領域需要有政府和制度的約束。總而言之,宣導首相所說的那種新自由主義的人,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同時,在本文開頭提到的首相的思路中,對市場失靈與分配問題的定位似乎有一點混亂。理論上,環境問題等價格機制難以發揮作用的問題明顯屬於市場失靈範疇。但分配問題並非如此。本來,如果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經濟活動的效率,但此時該如何分配,則屬於市場功能之外的問題。最大程度地發揮市場作用,實現生產和收入的最大化,再根據政治決策的要求,進行必要的再分配即可——這便是新自由主義的思維方式。

下一頁: 疫情,導致新的差距和貧困

關鍵詞

經濟政策 安倍經濟學 岸田內閣 新資本主義 成長和分配

小峰隆夫KOMINE Takao簡介與署名文章

大正大學區域創生系教授。專攻日本經濟論、經濟政策論。1947年生。東京大學經濟系畢業後,進入經濟策劃廳,歷任該廳經濟研究所長、調查局長、國土交通省國土規劃局長等職。曾任法政大學教授,2017年起任現職。著作有《人口負荷社會》(2010年,日本經濟新聞社)、《日本經濟論講義》(2017年,日經BP社)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