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性自殺:為什麼會出現無差別大量殺人的連環事件?

社會

近年來,自殺時拉上陌生人一起死的「擴大性自殺」事件急劇增多。這些人為什麼想要拖著他人一同去死呢?本文作者從精神醫學的角度解讀這種觸發瘋狂行為的「心理機制」。

近年來,被認為屬於「擴大性自殺」的事件層出不窮,甚至看上去成了接二連三的連環事件。那麼,擴大性自殺是什麼意思?這是一個精神醫學用語,指的是那些認為「自己已經沒救了」,對人生感到絕望,產生了自殺念頭的人,出於「不想一個人去死」「自殺很可怕」等理由,強行拉上其他人一起死的行為。上世紀90年代,英語和法語圈開始使用這個概念,當時只是用來指代這種現象,而非疾病名或者診斷結果。1999年,美國科羅拉多州兩名男子闖入當地的哥倫拜恩高中,用槍掃射學生後自殺,有關方面在分析背景原因時用到了這個概念,普通民眾也由此了解到了這個詞語。

擴大性自殺的連環

在日本國內,人們大約是在2001年6月發生的大阪教育大學附屬池田小學校園慘案(死亡8人)這個時候開始了解到這個概念的。製造了這起事件的男子(當時37歲)在被捕後供述稱「曾經自殺過多次,始終未能如願。已經厭倦了一切。希望被抓起來判處死刑」,可見其一直抱有自殺的念頭。實際上,據說就在犯下此次血案的大約1週前,他還「用兩條領帶打結後掛在自家門上試圖上吊」,但最終還是自殺未遂。

2001年6月8日,一名男子持刀闖入大阪教育大學附屬池田小學,相繼刺傷多名學生和老師,造成8名學生死亡,20多人受傷。事件發生後,學校大門前聚集了大量媒體記者(時事)
2001年6月8日,一名男子持刀闖入大阪教育大學附屬池田小學,相繼刺傷多名學生和老師,造成8名學生死亡,20多人受傷。事件發生後,學校大門前聚集了大量媒體記者(時事)

2008年6月在秋葉原製造了一起無差別殺傷事件(死亡7人)的男子(當時25歲)似乎也是因為孤立無援的情緒日積月累,進而產生了「想自殺」的念頭。2006年8月,他想駕駛自己的愛車死在老家青森縣的一條快速車道路上,於是擅離職守駕車奔向青森。途中,他給青森的朋友群發了郵件說「我要開車撞卡車自殺」,還給母親打電話說「很快我要自殺了」。可是,到了之前設想的目的地後,或許是因為喝醉了,車子撞到了石頭樁子,無法動彈。後來,他告訴打來電話的朋友說「自殺失敗了」。

在秋葉原無差別殺傷事件中用於行兇的卡車,2008年6月8日(時事)
在秋葉原無差別殺傷事件中用於行兇的卡車,2008年6月8日(時事)

此次事件很可能是由2008年3月茨城縣土浦市發生的無差別殺傷事件(死亡2人)觸發的。製造了土浦喋血事件的男子(當時24歲)的犯罪動機是「覺得只要殺幾個人,就會被判處死刑」。他供述稱「感覺不到生存的意義,內心很空虛」。於是,他開始考慮自殺,但「可能只會造成痛苦,並不一定會死」,最終他選擇了犯下血案,求得死刑的辦法,「因為這是能讓別人殺死自己的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因此,儘管可以認為他是「為求死而殺人」,但這無非也是擴大性自殺的一種類型。

同年10月,一男子(當時46歲)在大阪一家影片包廂房製造了一起縱火殺人事件(死亡16人),被捕後也供述稱「不想活了,於是放了一把火」,這應該算是典型的擴大性自殺。

下一頁: 「成績不好」和「母親離世」成為誘因

關鍵詞

自殺 犯罪 孤獨 犯罪・事件 事件 孤立 殺人事件 日本社會 精神醫學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