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鵬繼承年寄名號和「入日本化」看國籍問題

運動 東京2020 政治外交

日本大相撲橫綱白鵬退役,後來當上了「親方」(相撲部屋的掌門人),如今將迎來就任後的首個正式賽季。外國出身的相撲力士要想成為親方,必須先取得日本國籍。白鵬兩年前就將國籍從蒙古變更為日本,退役後繼承了「間垣」這一年寄名號。但是,為什麼非日本國籍的力士就不能成為大相撲的領導人呢?據說其根源在於相撲道傳承上的「入日本化」觀點。我想重新探討一下這個爭議已久的問題,也借此審視一番日本體育界和日本社會。

在多元化的日本社會中

我們能夠理解大相撲重視日本固有傳統的態度。但是,非日本國籍的力士退役後就不能留在日本相撲協會這一規定,對於來自海外的相撲力士邁向第二人生(退役後的人生),實在是不負責任的。如果這種不利局面延續下去,恐怕來自海外的相撲入門者將會減少,最終可能導致大相撲陷入衰退。

大相撲就像是日本社會的一面鏡子。現在,外國移民在日本工作,與日本人結婚,他們的孩子在日本長大。面對這樣一個社會,是像大相撲那樣要求外國人「入日本化」,還是構建一個認同多元價值觀的社會呢?這兩條道路究竟應該選擇走哪一條?

今年夏天舉辦的東京奧運與帕運,突出體現了大家相互理解多樣化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我們確有必要向外國人傳播日本的文化和傳統,但同時也必須尊重那些出身於外國的人們的想法、其祖國的習慣和宗教。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真鍋淑郎為了學術研究,放棄了日本國籍,獲得了美國國籍,一時成為話題。當今世界正處於這樣一個時代之中,未來日本或許也有必要探討是否承認多重國籍的問題。

當您看到梳著髮髻、腰圍兜襠布的外國出身相撲力士時,是何感受呢?日本這個國家應該如何改變?希望大家在觀賞九州場所的相撲比賽過程中,能夠認真地思考這些問題。

標題圖片:在2021年7月的大相撲名古屋場所表彰儀式上,白鵬從日本相撲協會八角理事長(原橫綱北勝海)手中接過內閣總理大臣獎盃。這是他最後一次獲授優勝獎盃(共同)

關鍵詞

奧運 相撲 帕運 蒙古 白鵬 國籍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