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鵬繼承年寄名號和「入日本化」看國籍問題

運動 東京2020 政治外交

瀧口隆司 [作者簡介]

日本大相撲橫綱白鵬退役,後來當上了「親方」(相撲部屋的掌門人),如今將迎來就任後的首個正式賽季。外國出身的相撲力士要想成為親方,必須先取得日本國籍。白鵬兩年前就將國籍從蒙古變更為日本,退役後繼承了「間垣」這一年寄名號。但是,為什麼非日本國籍的力士就不能成為大相撲的領導人呢?據說其根源在於相撲道傳承上的「入日本化」觀點。我想重新探討一下這個爭議已久的問題,也借此審視一番日本體育界和日本社會。

橄欖球運動獨特的「所屬協會主義」

在眾多體育運動中,橄欖球國家隊隊員的資格比較獨特。包括奧運在內,大部分國際賽事規定是基於「國籍主義」的。但參加橄欖球國際錦標賽(國家隊比賽)的各國國家隊選手,基本上是基於「所屬協會主義」制度選拔出來的。

對於入選國家隊的選手,要滿足以下3個條件之一:①在該國出生;②父母或祖父母中有一人在該國出生;③在該國居住36個月以上。如果選手在該國橄欖球協會所屬球隊效力三年以上,那麼誰都可以獲得入選國家隊的資格,與國籍無關。

橄欖球運動注重的是選手在那個國家居住並參加比賽這一事實。換句話說,只要在那塊土地上長期生活,就可以承認其為球友。不過從明年開始,第③項規定將變更為「60個月以上」。與足球一樣,隨著國際轉會球員增多,對於居住條件的限制也將變得更加嚴格。

網球、高爾夫等個人競技專案的全球化進程領先於團體類競技項目,國家意識似乎也更加淡薄。在爭奪世界排名的巡迴賽事中,各國選手們經常切磋競爭與交流,建立起了超越國境的個人關係。

擁有日美兩國國籍的網球選手大阪直美和擁有日本與菲律賓兩國國籍的高爾夫選手笹生優花,最終都選擇了日本國籍。但這只是他們根據日本國籍法做出的個人決定而已。日本國籍法要求公民到22歲前必須選定一個國籍。對於活躍在世界舞臺上的頂級運動員來說,從事體育運動的國籍壁障並不那麼高。

下一頁: 在多元化的日本社會中

關鍵詞

奧運 相撲 帕運 蒙古 白鵬 國籍

瀧口隆司TAKIGUCHI Taka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每日新聞》報體育評論員。 1967年生於大阪府。1990年入職後,作為體育記者採訪了4屆奧運,還負責棒球、足球、橄欖球、相撲等的採訪報導。歷任體育部編輯委員、水戶分社長、大阪總社體育部長後,出任現職。發表於報紙的長期連載《奧運哲人 大島鐮吉物語》,獲得2014年度美津濃體育記者優秀獎。著作有《從資訊爆炸時代的體育報導史解讀未來》《體育報導論 新聞記者尋求的媒體視點》(均由創文企劃出版)。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