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鵬繼承年寄名號和「入日本化」看國籍問題

運動 東京2020 政治外交

瀧口隆司 [作者簡介]

日本大相撲橫綱白鵬退役,後來當上了「親方」(相撲部屋的掌門人),如今將迎來就任後的首個正式賽季。外國出身的相撲力士要想成為親方,必須先取得日本國籍。白鵬兩年前就將國籍從蒙古變更為日本,退役後繼承了「間垣」這一年寄名號。但是,為什麼非日本國籍的力士就不能成為大相撲的領導人呢?據說其根源在於相撲道傳承上的「入日本化」觀點。我想重新探討一下這個爭議已久的問題,也借此審視一番日本體育界和日本社會。

有識之士會議對大相撲提出建議

日本相撲協會成立於2019年5月的「思考大相撲繼承發展有識之士會議」(委員長為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歷史學者山內昌之),今年4月發佈以《為了大相撲的傳統與未來》為題的建議報告書。其中闡述為何要求相撲親方必須擁有日本國籍的理由。

建議報告書中指出,「相撲師匠或親方,是向相撲力士教授『我國傳統國技』相撲道的人。我們要求親方或掌管部屋的師匠,必須理解我國固有的風土習俗,並紮根生活在日本這塊土地上」,並明確定義「紮根日本這塊土地上生活,其象徵性實體就是日本國籍」。

但我們也能感覺到報告中有自相矛盾之處。因為報告稱日本大相撲的目標之一是「國籍多元化」。根據建議報告書披露,昭和、平成、令和三個時代,外國出身的相撲力士總人數為192人,來自24個國家和地區,其中蒙古國65人、美國37人、巴西17人。分析提到,今後外國出身成為相撲力士的趨勢仍將持續,外國出身的相撲親方肯定會越來越多。

來自蒙古國的白鵬,曾獲45次幕內優勝,為歷代之冠,幕內獲勝總場次達1093場,創下了超越前人的驕人戰績。當日本相撲界因力士們參與棒球賭球和打假賽等接連爆出醜聞的時候,白鵬作為唯一的現役橫綱,高舉大相撲招牌搖旗呐喊,還前往東日本大地震受災地區慰問,努力恢復人們對相撲的信任。即便有如此功績,但如果他不是日本國籍,也沒法當上親方。

白鵬2000年來到日本,2019年9月取得了日本國籍。他的蒙古後輩鶴龍(現為鶴龍親方)、橫綱照之富士、小結逸之城等人也從去年底以來,相繼取得了日本國籍。他們來日本都超過了10年,對相撲界和日本文化都已十分熟悉。但現實中,單憑這樣的生活經歷是無法取得親方資格的。

在繼承年寄名號的時候,白鵬被要求簽署誓約書,保證嚴格遵守「大相撲傳統文化和相撲道精神,日本相撲協會的規則、規定、禮儀,以及相撲界的習俗、規矩,不得有與之相違背的言行」等。據說這一舉措極其例外。雖然人們對於白鵬在相撲場上的某些比賽動作頗有微詞,但對這樣一位為大相撲做出了巨大貢獻的橫綱,日本相撲協會為何還要如此苛求呢?

而日本本土親方又究竟接受了多麼出色的教育呢?人們不由得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因為此前日本相撲界發生了許多醜聞,如對力士施暴、參與棒球賭球、在疫情期間買春等。在此背景下,非日本國籍的人就沒有指導相撲的資格這種說法,顯然缺乏合理性。

在建議報告書中,隨處可見「入日本化」這個聽起來很陌生的詞彙。隨著柔道成為國際性體育項目,其作為日本武道的性質發生變化,出現了「去日本化」現象。「入日本化」這個詞就是相對於「去日本化」創造出來的一個新表述,意思是外國人進入日本固有的大相撲世界,引發自我蛻變。雖然說明瞭其不同於「同化」或「日本化」,但解釋起來還是有點費神。

大相撲的未來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無論力士的國籍多麼多元,都要尊重傳統,繼承日本文化。另一條則是順應力士國籍多元化發展的現狀,引進外國多元化要素,探索相撲新的發展道路。建議報告書認為應該走前者的道路,主張要對外國出身的力士推行「入日本化」,其發展方向將近似於重視武道精神的劍道,而非柔道。

下一頁: 其他體育運動有關國籍的規定

關鍵詞

奧運 相撲 帕運 蒙古 白鵬 國籍

瀧口隆司TAKIGUCHI Taka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每日新聞》報體育評論員。 1967年生於大阪府。1990年入職後,作為體育記者採訪了4屆奧運,還負責棒球、足球、橄欖球、相撲等的採訪報導。歷任體育部編輯委員、水戶分社長、大阪總社體育部長後,出任現職。發表於報紙的長期連載《奧運哲人 大島鐮吉物語》,獲得2014年度美津濃體育記者優秀獎。著作有《從資訊爆炸時代的體育報導史解讀未來》《體育報導論 新聞記者尋求的媒體視點》(均由創文企劃出版)。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