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式孤獨,造成無人可依的社會

社會

受疫情影響,自覺控制外出的措施再度延長,人們與社會及他人的接觸變得更少,孤獨問題日益嚴重起來。筆者指出,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日本人「不能給別人添麻煩」的心理意識。

不方便的日本生活保障制度

就算無法依賴他人,但規模更大的「社會」如果能夠為個人生活提供保障,那麼孤獨或許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基於不能依賴他人的同樣理由,在日本也很難依靠「社會」(政府援助)來解決問題。

和很多國家一樣,日本也建立了確保國民最低生活水準的生活保障制度。生活保障制度,是將日本國在憲法中保障的「健康和文化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權利」制度化的產物。因此從道理上講,只要居住在日本,誰都可以享受此權利。但在日本社會,「享受生活保障是理所當然的」這種想法實難為大家普遍接受。

在日本社會,就算勸說那些生活貧困的人去申請生活保障,不少人也會表示「絕對不接受生活保障」。而領取生活保障的人遭受白眼非議的情況也不在少數。在這背後,可以隱隱窺見絕不給他人添麻煩的日本式自由主義的身影。

和許多其他國家一樣,生活保障制度以稅金為財政來源。因此,生活保障制度可以說是由全體國民來保障我們本應享受的最低限度生活水準的互助性制度。若從略帶惡意的角度來看,生活保障制度也可以認為是周圍人替那些不努力賺錢或沒能力賺錢的人代為承受負擔的一種制度。站在後者的角度,享受生活保障的人,有可能會被認定為不努力賺錢、甘願成為他人負擔的「添麻煩的人」。實際上,在日本已經出現了激烈苛責生活保障領取者的「暴行」。正因如此,為了避開這種指責,才會出現人們堅決拒絕申請生活保障的情況。

日本的生活保障制度是一種不方便的制度,只有當個體不幸被逼入絕境時才被迫誠惶誠恐地利用。「日本式自由主義」社會把向他人或政府請求援助當作一種「添麻煩行為」,強調對周圍人和社會的責任。在這種社會裡,本來就很難指望有什麼可以依靠。

為避免給別人添麻煩產生的孤獨

如前所述,對個人的尊重和自由必然伴隨著限制。而社會形態因限制的方式不同會發生很大變化。乍一看日本社會很自由,但避免給他人添麻煩的意識,往往會強烈地束縛住每個人。正因如此,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中,日本雖然沒有推出特別嚴格的限制措施,但也有很多人自發戴上了口罩,通過自律規範自己的行動來防控疫情。這是美國和西歐各國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另一方面,不遵守規則的人、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人,則會被認為是「給社會添麻煩了」,遭到嚴厲的另眼相待。

比起個人權利,「日本式自由主義」更傾向於重視對周圍人和社會的責任,並演化出在其他國家少有的紀律和秩序,進而催生出更多孤獨與無助。

標題圖片:害怕給社會添麻煩的孤獨者(PIXTA)

關鍵詞

年輕人 社會保障 自殺 老年人 貧困 貧富差距 孤獨 自殺率 貧富差距社會 孤獨死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