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盤點「東京2020奧運」(下):疫情吹散「舉國一致」迷思,顯露出體育的純粹本色

東京2020 運動 政治外交 社會 國際

日本宣佈申辦奧運與帕運,是在2005年。從確定奧運在東京舉辦,到東京奧運因疫情延期一年舉辦,而後謝幕,期間經過了16年。這16年裡,在「國家項目」的名義下政治始終主導著體育。巨額稅金被投入其中,經費不斷膨脹,造成浪費的感覺也漸漸淡漠了。毫無疑問,這一負擔今後將沉重地壓到日本國民肩上。面向未來,體育界有必要好好總結一番。

疫情使所有迷思化為烏有

如文章開頭所述,東京奧運的申辦工作是從2005年啟動的。在泡沫經濟崩潰後,即便進入21世紀前10年,日本的GDP回升也毫無起色,國家發展前景黯淡。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上,日本代表團表現出色,取得了與1964年東京奧運相當的好成績。日本政府也重新開始關注體育的「力量」。

2016年奧運的主辦權落到了里約熱內盧手中。但2020年的奧運,日本基於東日本大地震打出了「復興奧運」的招牌,看上去和東京關係不大,卻申辦成功了。2013年國際奧會全體會議決定由東京舉辦2020年奧運之後,全日本都想搭上奧運與帕運這輛便車。

政治家們想利用體育來弘揚國威,為政權增光添彩,期待奧運的成功和日本代表團的奪牌熱潮能拉升內閣支持率。企業也想借助奧運獲利,紛紛贊助奧運。奧運加上帕運,日本國內的贊助商共有68家。大家想像會有許多海外遊客湧入日本,日本受到全世界矚目。「All Japan」和「One team」等口號被叫得震天響,全國上下團結一致的氣氛一度十分高漲。但是,疫情使這一切迷思都化為了烏有。

於是,在沒有觀眾的賽場上只剩下了運動健兒們。雖然沒有盛典氣氛的奧運讓人感覺怪異,但也正因為如此,一些東西反而顯露了出來。因為,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們真正體現了「多樣性與和諧」這一奧運願景。

本屆奧運上,有的選手在賽場發起了反種族歧視、反性別歧視運動,有的選手奮起反抗本國強權壓力流亡他國。在帕運上,我們看到了很多在各種境遇中秉持堅強意志、自立自強的選手。這些選手們所表現出來的,不正是那種摒除社會所有「障礙」,單純進行體育運動的自由意志與權利嗎?

揭掉國家主義和商業主義的假面具之後,奧運不經意間露出了純粹的體育本色。我們與疫情的鬥爭還在繼續。今後,我們絕不能忘記在本屆奧運中收穫的經驗和教訓。這才是真正的「遺產」。

標題圖片:2021年8月1日,白俄羅斯女子田徑選手克里斯蒂娜・齊瑪諾斯卡雅在羽田機場尋求庇護,使用翻譯軟體與員警交流。為了抵抗來自國家的壓力,她在奧運期間流亡波蘭(路透社/共同)

關鍵詞

東日本大地震 醫療 運動 志工 東京奧運 帕運 健康 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