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盤點「東京2020奧運」(下):疫情吹散「舉國一致」迷思,顯露出體育的純粹本色

東京2020 運動 政治外交 社會 國際

日本宣佈申辦奧運與帕運,是在2005年。從確定奧運在東京舉辦,到東京奧運因疫情延期一年舉辦,而後謝幕,期間經過了16年。這16年裡,在「國家項目」的名義下政治始終主導著體育。巨額稅金被投入其中,經費不斷膨脹,造成浪費的感覺也漸漸淡漠了。毫無疑問,這一負擔今後將沉重地壓到日本國民肩上。面向未來,體育界有必要好好總結一番。

便當大量丟棄所揭示的問題

奧運開幕後不久,TBS電視臺的新聞欄目「報導特集」在其獨家報導中爆出了東京奧組委隨意丟棄便當的問題。報導說,開幕式當天為工作人員準備的便當被大量遺棄在國立競技場。當前,食物浪費已成為全球性問題。東京奧組委標榜要為社會可持續發展作貢獻,但奧運現場卻公然出現了與此背道而馳的食品浪費現象。

奧組委對20個賽場開展調查發現,從7月3日至8月3日的一個月時間裡,至少有13萬份為工作人員準備的便當被丟棄。與訂餐數量相比,丟棄率高達25%。

混亂的運營工作在帕運期間也出了問題。為防止疫情,奧運期間為賽場醫務室配備的醫療用品,未使用就被簡單處理掉了。其中有3.3萬個口罩、380瓶消毒液、3420套防護服等,損失金額達500萬日圓。雖然奧組委解釋,之所以丟棄是因為沒有地方保管。但這些物資在帕運上也還是能用的,為什麼就要扔掉呢?奧組委並沒能給出令人信服的理由。

奧運結束後,奧組委將未使用的志工制服等大量物品,免費追加配發給提出申請的志工,一時成為新聞。在志工參與奧運服務活動之前,奧組委已經向他們配發了Polo衫、褲子、鞋、包等一整套裝備,總約3萬日圓。因志工接連辭職,制服等物資過剩情有可原,但這些未使用過的物資是可以倒賣換錢的。如果剩下來了,應該放到官方周邊商店上去銷售才對吧。

通過列舉這些事實,我們不難看出,奧組委使用「公款」時的節約意識是如何之低。奧運、帕運原則上都是空場舉辦的,因此原本預計規模達900億日圓的門票收入就基本指望不上了。可是,我們卻看不出奧組委因此有要儘量節省經費的態度。莫非他們的金錢感覺,在巨額費用的運營之中,已經麻木了?

下一頁: 奧組委必須提交公正的報告

關鍵詞

東日本大地震 醫療 運動 志工 東京奧運 帕運 健康 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