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盤點「東京2020奧運」(中):「奧運遺產傳承」是徒有其表嗎?

東京2020 運動 社會

瀧口隆司 [作者簡介]

東京奧運與帕運這一國家級體育盛會雖已閉幕,卻留下一些為奧運而建的比賽場館設施。很多設施已經預計將虧損運營,今後能否盈利也很不確定。往屆奧運設施成為「負面遺產」的例子數不勝數。儘管如此,東京仍計畫重建新的體育設施。建設熱潮過熱會不會給將來留下禍根?

與「可持續發展」的宣傳相去甚遠

比賽場館設施因為老化而將其全部拆除、重新修建,這種方式是否適合今後的日本呢?在經濟高速成長的時代,不斷建造新的設施可能沒有問題,但如今,每個地區都已經擁有一定數量的場館設施了。

日本進入低速成長期,少子老齡化進一步發展。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也令人憂慮。在這樣的時期,通過重建設施獲利的應該只是一部分企業而已。如果公共設施的維護管理出現問題,其赤字只能用國民稅金去填補。所以,不應該重複拆除和新建,而是應該把舊有的設施好好修繕加以利用。

東京奧運一直強調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但從這些與比賽設施相關的一系列舉動來看,要說是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做貢獻,兩者顯然相去甚遠。

2026年,日本愛知縣和名古屋市將共同舉辦相當於「亞洲版奧運」的亞運會。札幌市也已提出申辦2030年冬季奧運。而日本原計畫爭取的2023年在日本舉辦女子世界盃足球賽,現在已經退出了申辦。

日本通過舉辦「東京2020奧運」,應該已經切身體會到了舉辦大型賽事的巨大負擔。希望通過申辦大賽來充實完善各地的比賽場館設施,激發經濟活力,這種互動模式必須從根本上重新審視了。

標題圖片:7月31日,國立競技場(左下)和神宮外苑一景。與國立競技場相鄰的神宮第二球場將被拆除,神宮球場和秩父宮橄欖球場也將被拆除新建(時事社直升機拍攝)

關鍵詞

東京2020年奧運會帕運會 東京奧運 帕運 國立競技場

瀧口隆司TAKIGUCHI Taka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每日新聞》報體育評論員。 1967年生於大阪府。1990年入職後,作為體育記者採訪了4屆奧運,還負責棒球、足球、橄欖球、相撲等的採訪報導。歷任體育部編輯委員、水戶分社長、大阪總社體育部長後,出任現職。發表於報紙的長期連載《奧運哲人 大島鐮吉物語》,獲得2014年度美津濃體育記者優秀獎。著作有《從資訊爆炸時代的體育報導史解讀未來》《體育報導論 新聞記者尋求的媒體視點》(均由創文企劃出版)。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