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盤點「東京2020奧運」(中):「奧運遺產傳承」是徒有其表嗎?

東京2020 運動 社會

瀧口隆司 [作者簡介]

東京奧運與帕運這一國家級體育盛會雖已閉幕,卻留下一些為奧運而建的比賽場館設施。很多設施已經預計將虧損運營,今後能否盈利也很不確定。往屆奧運設施成為「負面遺產」的例子數不勝數。儘管如此,東京仍計畫重建新的體育設施。建設熱潮過熱會不會給將來留下禍根?

借奧運之機推動神宮外苑二次開發計畫

仔細分析一下本屆奧運使用的場館設施,就會發現有不少場館並非是必須修建的。比如,老國立競技場明明還能使用,卻被拆除完全重建。同在江東區,已有東京辰巳國際游泳館,卻還是新建了東京水上運動中心。賽艇方面,埼玉縣明明有戶田賽艇場,卻又在東京臨海地區新修了海之森水上競技場。作為「復興奧運」的象徵之一,曾打算使用宮城縣登米市的長沼賽艇場,但最終未能實現。

東京為什麼要新建這麼多比賽場館呢?而奧運之後規模龐大的神宮外苑(包括國立競技場在內)二次開發工程項目,正在規劃之中。大概是想繼舉辦東京奧運和重建國立競技場之後,一口氣重新改造這片區域吧。

神宮第二球場與國立競技場隔路而立,不久後將被拆除,在原址新建全天候的有屋頂橄欖球場。現在的秩父宮橄欖球場也將拆除,修建新的神宮球場。並計畫將現在的神宮球場拆除,在原址上修建中央廣場。

神宮外苑二次開發工程項目,由日本體育振興中心和宗教法人明治神宮、三井不動產、伊藤忠商事共同推進,包括修整聖德紀念繪畫館前的軟式棒球場和網球場周邊設施,建造內含商業設施和寫字樓的大廈。目前,涵蓋大部分新橄欖球場的一期工程將於2028年完工,新神宮球場將於2031年竣工。整片區域的工程預計要到2036年才能結束,甚至可能更晚。

下一頁: 與「可持續發展」的宣傳相去甚遠

關鍵詞

東京2020年奧運會帕運會 東京奧運 帕運 國立競技場

瀧口隆司TAKIGUCHI Taka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每日新聞》報體育評論員。 1967年生於大阪府。1990年入職後,作為體育記者採訪了4屆奧運,還負責棒球、足球、橄欖球、相撲等的採訪報導。歷任體育部編輯委員、水戶分社長、大阪總社體育部長後,出任現職。發表於報紙的長期連載《奧運哲人 大島鐮吉物語》,獲得2014年度美津濃體育記者優秀獎。著作有《從資訊爆炸時代的體育報導史解讀未來》《體育報導論 新聞記者尋求的媒體視點》(均由創文企劃出版)。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