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盤點「東京2020奧運」(中):「奧運遺產傳承」是徒有其表嗎?

東京2020 運動 社會

瀧口隆司 [作者簡介]

東京奧運與帕運這一國家級體育盛會雖已閉幕,卻留下一些為奧運而建的比賽場館設施。很多設施已經預計將虧損運營,今後能否盈利也很不確定。往屆奧運設施成為「負面遺產」的例子數不勝數。儘管如此,東京仍計畫重建新的體育設施。建設熱潮過熱會不會給將來留下禍根?

會有人出面使用國立競技場嗎

最讓人擔心的,是徹底改建的國立競技場。從設計階段開始,國立競技場就遭遇挫折。來自伊拉克的女建築師紮哈·哈迪德設計的國立競技場方案,工程總造價將遠超設計創意方案徵集時設定的1300億日圓。如果按照最初方案修建的話,總費用將超過3000億日圓。之後,建設規模被縮減,預算也壓縮到了2520億日圓,但奇特的外形設計陸續遭到日本國內建築師的非議,最終哈迪德的設計方案被取消。

取而代之的,是日本著名建築師隈研吾團隊的方案,工程總造價控制在1569億日圓,主打「森林體育場」的概念,強調與周邊環境和諧並存,在場館四周種植了許多綠樹。2019年11月竣工的國立競技場,看臺能容納6萬8000名觀眾。雖然最終是空場比賽,但總算順利舉辦了奧運與帕運。

但問題在於,今後如何再利用?管理國立競技場的日本體育振興中心(JSC),計畫引入「特許經營方式」,將國立競技場的運營權出售給民間企業。但由於奧運延期一年舉辦,接盤企業的選定工作也被推遲。

一度有個方案,建議拆除田徑跑道,增設觀眾席,將其擴充為一個可容納8萬名觀眾的體育場,專門用於舉辦球類比賽。但是,足球方面沒有一家J聯賽俱樂部願意將國立競技場作為大本營,橄欖球方面則另有正在推進的秩父宮橄欖球場重建計畫。相反地,考慮到收益,如果用於舉辦音樂會,還不如留下田徑跑道,便於搬運器材。因此,改造成球類專用體育場的方案就這樣擱淺了。

根據日本體育振興中心的估算,預計每年需要花費24億日圓用於維護管理國立競技場。如果不能儘快找到接盤的運營主體,需要承擔的費用會越來越多。另外,此前神宮外苑軟式棒球場曾做過一番臨時改造,鋪設了奧運田徑比賽訓練用的輔助跑道。原計劃在奧運結束之後,將神宮外苑軟式棒球場暫先恢復原狀,以後再改建為廣場。不過,國際田徑聯盟已向日本方面提出,希望2025年在國立競技場舉辦世界田徑錦標賽。如果確定舉辦,訓練用的副跑道如何安排又將成為一個問題。

下一頁: 借奧運之機推動神宮外苑二次開發計畫

關鍵詞

東京2020年奧運會帕運會 東京奧運 帕運 國立競技場

瀧口隆司TAKIGUCHI Taka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每日新聞》報體育評論員。 1967年生於大阪府。1990年入職後,作為體育記者採訪了4屆奧運,還負責棒球、足球、橄欖球、相撲等的採訪報導。歷任體育部編輯委員、水戶分社長、大阪總社體育部長後,出任現職。發表於報紙的長期連載《奧運哲人 大島鐮吉物語》,獲得2014年度美津濃體育記者優秀獎。著作有《從資訊爆炸時代的體育報導史解讀未來》《體育報導論 新聞記者尋求的媒體視點》(均由創文企劃出版)。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