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盤點「東京2020奧運」(中):「奧運遺產傳承」是徒有其表嗎?

東京2020 運動 社會

瀧口隆司 [作者簡介]

東京奧運與帕運這一國家級體育盛會雖已閉幕,卻留下一些為奧運而建的比賽場館設施。很多設施已經預計將虧損運營,今後能否盈利也很不確定。往屆奧運設施成為「負面遺產」的例子數不勝數。儘管如此,東京仍計畫重建新的體育設施。建設熱潮過熱會不會給將來留下禍根?

東京都修建永久設施課題堆積如山

我們來盤點一下為了舉辦本屆奧運與帕運,東京都修建了哪些永久設施(括弧內為相關費用)。

一共六個場館:▽東京水上運動中心(567億日圓)▽有明競技場(370億日圓)▽海之森水上競技場(303億日圓)▽皮划艇項目中心(78億日圓)▽大井曲棍球場(48億日圓)▽夢之島公園射箭場(9億日圓)。

其中,預計能夠盈利的,是可作為演唱會場地使用的有明競技場,預計每年的收益為3億56萬日圓。但剩下的5個場館全部無法實現財政平衡,估計1年的赤字總額將達到10億857萬日圓。

那些臨時場館的前景也不明朗。原本奧運結束之後要全部拆除,但目前也有一些設施擬繼續保留下去。有明體操競技場是用東京奧組委的預算修建的臨時場館,工程造價最終達到了205億日圓,是起初預估費用的兩倍多。奧運結束之後,東京都政府將租來作為展覽場館使用,為期10年左右。舉辦滑板等奧運項目的有明城市運動公園,同樣屬於臨時場館,但不會完全拆除,而是正在研究奧運後從其他區域遷來部分設施,將其作為「有明遺產區域」保留。

從確定舉辦奧運至今,8年已經過去了,奧運現在也終於結束。可是,場館設施的再使用計畫卻還沒有定論,這不能不讓人擔心。

下一頁: 會有人出面使用國立競技場嗎

關鍵詞

東京2020年奧運會帕運會 東京奧運 帕運 國立競技場

瀧口隆司TAKIGUCHI Taka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每日新聞》報體育評論員。 1967年生於大阪府。1990年入職後,作為體育記者採訪了4屆奧運,還負責棒球、足球、橄欖球、相撲等的採訪報導。歷任體育部編輯委員、水戶分社長、大阪總社體育部長後,出任現職。發表於報紙的長期連載《奧運哲人 大島鐮吉物語》,獲得2014年度美津濃體育記者優秀獎。著作有《從資訊爆炸時代的體育報導史解讀未來》《體育報導論 新聞記者尋求的媒體視點》(均由創文企劃出版)。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