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蘇伊士運河事故,了解全球海運最新情況

財經 政治外交

2021年3月,日本企業正榮汽船旗下一艘世界最大噸位級別的貨櫃輪在埃及蘇伊士運河發生擱淺事故。巨型貨輪堵塞「國際物流要道」長達一週時間,為全球貿易帶來的影響,估值約達4000億日圓。筆者採訪了國際物流問題專家、拓殖大學商學系教授松田琢磨,向他請教了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和美中矛盾衝擊的遠洋海運的最新情況,以及運河相關問題。

松田琢磨 MATSUDA Takuma

拓殖大學商學系教授(國際物流、海運經濟學)。生於1973年。畢業於筑波大學第三學群社會工學類。取得東京工業大學研究所理工學研究科博士課程學分後退學,學術博士(東京工業大學)。曾任公益財團法人日本海事中心研究員,2020年起任現職。隸屬日本海運經濟學會、國際海運經濟學會等單位。

事故影響金額最高或達4000億日圓

「長賜號」貨輪全長400公尺,寬59公尺,遠遠大於東京鐵塔(高333公尺)。它的船東是日本造船業巨頭「今治造船」(愛媛縣今治市)集團企業的海運公司「正榮汽船」,由臺灣的貨櫃運輸公司長榮海運負責運營。這艘貨輪搭載著18,000多個貨櫃,在從中國駛往荷蘭的途中,進入蘇伊士運河南側(紅海)行駛30公里後發生擱淺。

全球最大級別的集裝箱貨輪長賜號的擱淺事故,導致蘇伊士運河航運中斷了1週(2021年3月29日攝影,埃及,AFP/時事)
全球最大級別的貨櫃輪長賜號的擱淺事故,導致蘇伊士運河航運中斷了1週(2021年3月29日攝影,埃及,AFP/時事)

貨輪斜卡在寬約250公尺的運河上動彈不得,導致蘇伊士運河停航一週,影響到全球大約12%的海上貨物。受此影響,422艘船隻不得不在運河兩岸待命,世界各地物流運輸都出現了延誤。

此次運河停航將會產生多大影響呢?松田教授解釋說:「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的專家揚・霍夫曼(前國際海運經濟學會會長)推算稱,此次事件對全球貿易造成影響的金額為22億至36.6億美元(約2400億至4000億日圓)。按照這個規模估算,對日本貿易造成的影響額在51億5000萬至85億8000萬日圓之間。」

同時,此次事故對全球海運市場的「運費上漲」也產生了影響。松田教授表示:「近段時間,貨櫃短缺和運費上漲的狀況持續發酵;而受到擱淺事故的影響,貨櫃周轉更加遲緩,歐洲等地的港口擠滿了船隻。這導致駛往大西洋方面和歐洲方面的貨櫃運費出現暫時性上漲,恢復正常狀態的時間進一步推後。」

貨櫃短缺和運費上漲問題加劇

遠洋航運現已成為國際貿易所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產業。上世紀60年代以來,把各種物資裝入標準化金屬箱進行批量運輸的貨櫃化,推動了全球化的發展進程。由於裝卸方便,可以提高海上運輸和陸上運輸的效率,所以貨櫃輪成為了雜貨運輸的主流手段。同時,船舶日趨大型化,從2005年到2021年,載貨量上限翻了一倍多。「長賜號」就是這樣一艘超大型貨輪。

海運受到世界局勢的影響,松田教授這樣解釋道。

松田琢磨教授(天野久樹攝影)
松田琢磨教授(天野久樹攝影)

「自2018年美中真正開打貿易戰以來,貨櫃運輸的發展勢頭略顯疲軟,貨櫃的生產受到了抑制。在這樣的背景下,又發生了疫情,港口和物流相關的工人外出受限,裝卸貨物的速度變慢,在海上待命的船隻增多。如此一來,貨櫃的周轉也相應變慢,貨櫃短缺的問題突顯出來。」

「同時,許多國家都出現了居家防疫的消費需求。起初,多數人悲觀地認為疫情恐將導致貨物運轉大幅減少。但貨櫃運輸的貨物多為生活必需品,需求仍高。而且,電商管道的貨物也大量採用貨櫃船運,這也拉動了貨櫃運輸需求的增長。需求超過供給後,運費急劇上漲到了一年前的近三倍。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此次蘇伊士運河事故的發生,導致了貨櫃短缺和運費上漲問題的進一步加劇。」

下一頁: 國際交通要道——蘇伊士運河

關鍵詞

保險費 蘇伊士運河 海運 運河 船運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