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害:香甜氣味引發新的空氣公害

社會

隨著加入了人工香料的化妝品和柔軟劑受到追捧,因其中含有的化學物質而出現頭痛、噁心反應的人越來越多。本文將剖析在這股「香熱」背後悄然加劇的空氣公害風險。

微米膠囊造成的環境汙染

2000年前後,日本國內的製造商開始競相推出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加入了人工香料的產品。雖然以前也有帶香氣的商品,但自從由美國進口的「Downy」柔軟劑掀起熱潮後,日本國內廠商也開始一窩蜂地開發香味 「更加誘人」「濃郁甜蜜」的商品。電視上,各家企業香味產品廣告打得不可開交,商品的銷量很快達到了10年前的1.5倍。本來,日本人就非常注意清潔衛生,所以只要是為了消除體味和令人厭惡的氣味,即使稍微貴一點,人們也願意購買新款的帶香味商品。於是,這股熱潮愈演愈烈。

結果,多種有害物質混合產生的氣味引發了香害。而柔軟劑等產品中含有的微米膠囊進一步加大了危害。廠商們宣傳的「綻放而出的香氣」「持久性香氣」「奈米除臭成分」等功能,都是在開發出利用聚氨酯數值和三聚氰胺樹脂製成的微小膠囊鎖住香味和除臭成分的技術後得以實現的。

之所以能夠保持香氣持久,是因為附著在衣物上的無數微米膠囊每次發生摩擦都會破裂一部分,從而在不同的時間持續散發出香味。碎裂的微小塑膠片、用於製作微米膠囊的合成樹脂單體(monomer)、除臭成分和香料等物質會擴散到空氣當中,以至於人們在不知不覺間吸入人工化學物質,受到香氣的傷害。鑒於這種實際情況,有些廠家開始採用安全的材料製造微米膠囊,但為了「讓更多微米膠囊附著在衣物上」「讓香味更加持久」的技術開發活動仍在持續。同時,許多消費者也根本不知道,添加在各種產品中的玫瑰和薰衣草的芳香,其實是由多種化學物質合成的人造氣味。

現在,市民團體已經要求政府針對柔軟劑和香薰等釋放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進行檢測,開展吸入毒性試驗,並規定柔軟劑等產品禁用微米膠囊類成分,學校和政府部門等場所主動避免使用香料。雖然有些地方政府已經開始製作了提倡「香味禮儀」的宣傳海報,但僅僅停留在呼籲民眾顧及身邊人的層面,還遠遠達不到提醒廠商注意並實施限制的程度。

札幌市和埼玉縣提倡「香味禮儀」的海報。截至2020年6月,已有51個地方政府製作了類似的海報,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
札幌市和埼玉縣提倡「香味禮儀」的海報。截至2020年6月,已有51個地方政府製作了類似的海報,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

下一頁: 儘快制定措施,應對21世紀空氣公害

關鍵詞

公害 香害 香氣 洗衣劑 柔軟劑 微米膠囊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