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害:香甜氣味引發新的空氣公害

社會

水野玲子 [作者簡介]

隨著加入了人工香料的化妝品和柔軟劑受到追捧,因其中含有的化學物質而出現頭痛、噁心反應的人越來越多。本文將剖析在這股「香熱」背後悄然加劇的空氣公害風險。

近十年來,經常能聽到有人抱怨說,因為聞了公寓大廈等鄰居家晾曬的衣服中飄散出來的氣味而引起身體不適。還有人說在擁擠的電車內彌漫的氣味和職場同事身上的氣味折磨得苦不堪言。可以推測,其中的大多數情況,主要都是起因於洗滌後附著在衣物上的柔軟劑的氣味(本文將可能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的香味稱作「氣味」)。

除了柔軟劑外,帶香味的產品還包括合成洗衣劑、除臭除菌噴霧劑、抑汗劑、芳香劑等,主要由這些產品造成的健康損害和不快感被稱作「香害」。

化學物質過敏症、慢性疲勞綜合征、自我免疫疾病等,進入21世紀以來,這些半個世紀以前不太常見的疾病困擾了越來越多的人。其中,雖然也有疑似和化學物質相關的疾病,但人工生成的化合物種類太過繁多,確定誘發疾病的物質和證明因果關係都有一定難度。因此,有些人非但無法申訴自己遭受的健康損害,甚至還被譏諷為「過度神經質」或是「懶惰」,飽受無端中傷之苦。「香害」也是如此,有些家庭用品中揮發出來的化學物質汙染空氣,人們吸入後引發身體不適,但在現階段,要從科學角度證明香味和健康損害之間的因果關係和發病原理非常困難,所以這個問題尚未充分得到社會認知。

國民生活中心也收到投訴

目前,香害的具體受害人數尚無定論。2020年,國民生活中心發佈報告稱,2014年以來,因柔軟劑的氣味而受到健康損害的投訴數量達到928件(78%的受害者為30至60歲女性)。而將之作為產品事故向有關部門的人僅占實際受害人數的極小部分。

日本消費者聯盟等7個團體共同設立的「消除香害聯絡會」於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期間,在網上實施了一項關於帶香氣產品造成健康損害問題的公開問卷調查,共收到9,332份回答。受訪者中,一些人是經過聯絡會成員宣傳介紹後高度關注香害問題的,一些人是實際遭受了健康損害的,所以調查資料存在一定偏差,但多達7,000人回答因為氣味而「感到身體不適」,這一點仍然值得關注。

85%的女性受訪者和56%的男性受訪者表示受到過健康損害,從年齡段來看,87%的30至39歲受訪者、83%的40至49歲受訪者、78%的50至59歲受訪者和66%的60歲以上受訪者都表示受到過健康損害。據說,回答受到過健康損害的受訪者中,20%的人因不堪其苦而被迫離職或休學。之所以女性受害的比例較高,也可能是因為按照性別分工,女性承擔洗衣做飯等家務勞動的情況較多。

香害的一個棘手問題是,即使控訴特定產品的氣味引起了自己身體不適,也往往會被歸結為「偏好問題」「基因問題」,根本不會引起任何人的重視。2020年,《朝日新聞》報刊登了一篇關於氣味造成健康損害的文章,一方面介紹了有些醫生認為香害是個嚴重問題的觀點,另一方面又擺出了相關專家的態度,他們認為「厭惡柔軟劑香氣是基因決定的體質問題」。筆者擔心這種見解會悄無聲息地流傳開去。

許多人都在控訴自己遭到了健康損害,而非單純的不快感,考慮到這種現狀,恐怕已經不能歸結為個人感覺或基因問題了。化學物質過敏症(CS)研究領域第一人,東海大學醫學系教授阪部貢認為,香害對人體造成傷害的特徵性表現,屬於化學物質造成的嗅覺過敏症狀。許多香害受害者很可能已經患上了化學物質過敏症。

下一頁: 微米膠囊造成的環境汙染

關鍵詞

公害 香害 香氣 洗衣劑 柔軟劑 微米膠囊

水野玲子MIZUNO Reiko簡介與署名文章

科學普及作家。戴奧辛與環境激素對策國民會議理事。長期參與農藥和環境激素等有害化學物質問題相關鬥爭。目前積極參與7個市民團體共同設立的「消除香害聯絡會」活動。著作有《是不是在不知不覺中吃下了尼古丁類農藥?》(高文研,2018年)、《知道都會嚇一跳 關於那些對孩子大腦有害的化學物質》(食物通信社,2017年)、《尼古丁類新農藥威脅日本》(七個森林書館,2015年)、合著《沒有蟲,沒有鳥》(高文研,2012年)等。2013年起在月刊《食物通信》上連載關於有害物質的專欄。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