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新冠疫苗接種為何進展緩慢?

社會 醫療健康

各國已經全面開展新冠疫苗接種。而日本疫苗接種工作進展遲緩,顯得格外突出。在主要發達國家中,只有日本還沒有批准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根據計劃,2月中旬日本將批准疫苗,並從2月下旬開始為從事抗疫工作的醫務工作者接種,而面向普通民眾的疫苗接種尚未確定具體時間,預計將從5-6月份開始接種。日本疫苗接種工作進展如此遲緩的原因,雖有國民對疫苗安全性比較慎重的影響,但也暴露出了各種問題,比如疫苗研發企業減少,新藥審批機制不到位等等。

傳染病專家指出「日本落後的原因」

那麼,為何日本的疫苗接種工作進展如此遲緩呢?聖瑪麗安娜醫科大學傳染病學教授、該大學附屬醫院傳染病中心負責人國島廣之認為,原因有3點。

首先,「日本人對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態度向來比較謹慎,這是國民性的問題」。

接種疫苗可以獲得免疫,從而預防感染或阻止發展為重症,但可能會有不良反應,即產生「副作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現已報告公佈的副作用中,較輕的是接種後出現肌肉疼痛、頭痛、疲乏等症狀,嚴重的則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的過敏症狀,導致血壓突然下降、呼吸困難等問題。

很多國家承認疫苗雖然有副作用風險,存在尚不確定的問題,但總體上疫苗更有利於控制疫擴散,因此都在快速推動疫苗審批。

不過,輝瑞公司和莫德納公司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是通過對病毒遺傳信息進行加工研發的新型疫苗,且開展安全性臨床試驗的對象幾乎都是白種人,亞裔人數很少。

因此,日本厚生勞動省雖在2020年12月18日受理了輝瑞公司提交的疫苗生產銷售許可申請,​​但為慎重起見,從之前的10月份開始,已經在日本國內以160名20-85歲的日本人為對象,開展疫苗安全性驗證的臨床試驗。到2021年1月收集完主要數據之後,才會做出最終審批。日本始終堅持「即使疫苗接種落後於國外,也要重視安全性」的態度。對於計劃使用的3種疫苗,厚生勞動省考慮到其在海外的實際接種業績,擬通過「特別審批」機制縮短審批時間,爭取早日投入使用。

近年來,在日本,圍繞疫苗出現了宮頸癌疫苗副作用的問題,引發了要求國家和製藥公司賠償損失的訴訟。據說,厚生勞動省之所以對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審批這麼謹慎,就是「擔心以後萬一出現副作用,會被人批評審批不慎」。

《朝日新聞》實施的民意調查(刊於1月25日早報版)顯示,針對「如果疫苗接種免費實施」的提問,21%的受訪者回答「希望馬上接種」,70%回答「再等等看」,8%回答「不想接種」。看來日本民眾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態度也還是比較謹慎。

下一頁: 傳染病疫苗研發企業減少

關鍵詞

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 疫苗 接種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