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報1300年的恩情:日中臺團隊復原東大寺佛像

文化 國際交流 藝術

為了重現1300年前的鮮豔色彩,東京藝術大學正在完全復原奈良時代的佛像。這個項目是由「遷都君」(奈良縣的平城遷都1300周年紀念活動吉祥物——譯注)的設計者藪內佐鬥司教授帶領的研究室負責的,成員包括日本、中國和臺灣的學生以及技術人員。中國在佛像技法材料的研究方面比較落後,但近年來保存修復的需求日益成長。現在已經輪到日本利用自己的修復技術回報這份綿延1300年之久的恩情了。

研究室的半數成員為來自中國和臺灣的留學生

我的研究室規模很小,攻讀碩士和博士課程的在讀學生不到10人,但來自中國和臺灣的留學生竟然占到了5人。此外還有幾名中國人為在編技術人員。

畢業於藝大的日本畫畫家張彬文(上彩人員)。奈良時代的佛像建造者工作時的姿勢很辛苦,佛像兩腿間並不引人注目的地方也得精心繪製(攝影:川本聖哉)
畢業於藝大的日本畫畫家張彬文(上彩人員)。奈良時代的佛像建造者工作時的姿勢很辛苦,佛像兩腿間並不引人注目的地方也得精心繪製(攝影:川本聖哉)

如上所述,中國歷史上在擁護佛教的王朝之後,必定繼之以排斥佛教的王朝,將前代的佛像毀壞,如此循環往復。下一代希望復興佛教的王朝則按照新時代的喜好重塑被毀的佛像。像日本這樣每個時代的形式幾乎全部保存下來的國家非常罕見。自飛鳥和白鳳時代(592-710年)以來,在看似日本固有的文化背景中,無疑包含著深受大陸文明的影響和恩惠的歷史。尤其是佛教文化遺產,幾乎全部都是經由中國傳入日本的。然而,其中的多數技法在其發源地卻已經絕跡。

在金箔底面上用墨線描繪的唐草紋,在底色的映襯下淺銅綠色花紋清晰美麗地浮現出來(攝影:川本聖哉)
在金箔底面上用墨線描繪的唐草紋,在底色的映襯下淺銅綠色花紋清晰美麗地浮現出來(攝影:川本聖哉)

近年來,經濟獲得成功發展的中國為了確立本國的文化認同,作為國策開始大力推進文化遺產的保存、修復和利用工作。我們把從中國學到的乾漆塑像和泥塑像的正宗技法及保存修復技法傳授給留學生,以回報中國1300年的恩情。期待著在不久後的將來,這些留學生在本國文化遺產保護的最前線大顯身手。同時也希望我們開展的這項工作能夠為東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做出貢獻。當然,我們也非常期待日本學生發奮努力。

攝影:川本聖哉
攝影:川本聖哉

下一頁: 絲綢之路文明鼎盛期的作品

關鍵詞

中國 東大寺 臺灣 東京藝術大學 佛教 修復師 佛像 修復 絲綢之路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