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進化、深化的BL文化:從《風與木之詩》到《昨日的美食》,男子愛可以改變世界嗎?

社會 文化 書訊 社會性別・LGBTQ 漫畫

板倉君枝(nippon.com) [作者簡介]

BL(Boy’s love)是以男性之間的戀愛為主題,對象讀者為女性的漫畫、小說類別。BL題材如今已經廣泛出現在連續劇、動畫、電玩等媒體內容上,在廣納性少數族群(LGBT)上,是否具有促進現實社會變化的影響力呢?筆者採訪熟知BL文化變遷的漫畫研究家藤本由香里並整理成文。

藤本由香里 FUJIMOTO Yukari

明治大學國際日本學院教授。專業領域是漫畫文化論、性別與象徵。到2007年為止,任職筑摩書房編輯,同時以漫畫、性傾向為中心,進行評論工作。著有《何處為家?》(朝日文庫,2008年)、《BL教科書》(共著/有斐閣,2020年)等書。

從娛樂傾向的「Yaoi」,前往世界

1980年代後半,在改編少年漫畫《足球小將翼》的二次創作中,「Yaoi」開始急速發展。「Yaoi」(意指沒有高潮、沒有結果、沒有意義=是一種自嘲的同人作品,只畫自己想畫的地方,沒有劇情高潮迭起的詞彙)從這個時候開始,就專指把既有的少年漫畫或動畫中的兩個男性角色抽出,設定雙方為戀愛關係的二次創作。商業BL以這種「Yaoi」的人氣為基礎,從少年愛搖身一變,開始追求開朗的娛樂性質。

「商業出版社注意到Yaoi的人氣後,在90年代初期,陸續推出BL專門雜誌。內容大多是委託有在畫同人誌或Yaoi的人氣作家,畫出原創作品。從這個時期,一直到現在的《BE×BOY》等刊載原創BL作品的雜誌不斷創刊,因此確立了BL的商業類別。另一方面,Yaoi作家出身的尾崎南創作的《絕愛―1989―》一書,無論正版、盜版,翻譯到國外之後,更替日本BL的人氣添上一把火。這部作品是在(少女漫畫週刊誌)《瑪格麗特》當中連載的「原創作品」,人物和劇情也都經過修改,不過很明顯是受《足球小將翼》啟發的Yaoi作品。」

亞洲BL的處境和表達管制:《陳情令》、《深藍之吻》

現在有很多商業BL作品,有著非常大膽的性描寫。但筆者認為日本過去並未對BL設下什麼嚴格的表達管制。這究竟是為什麼呢?藤本認為:「日本的表達自由之所以較其他國家寬鬆,是因為日本有過在戰時被限制言論的苦澀經驗。」

「經歷過戰後價值觀大轉換的人,即使是保守派,只要年紀、地位越高,就越明白用法律控制表達自由,是一件危險的事。另外,正因為守護倫理、道德是日本的國民性,『妄想』一直被視為一種發洩管道,而獲得默許。而且以BL來說,雖然有色情描寫,內容卻是著重於雙方關係的呈現,與所謂的色情相距甚遠。另外有個很大的原因是,社會認為針對女性讀者描寫的性愛沒有多大的問題。話雖如此,最近BL也逐漸成了管制對象。在東京都等地,BL被指定為不健全圖書的地方增加了。」

再來看看亞洲國家的BL處境,例如在中國,雖然BL小說很受歡迎,在真人戲劇中,卻不能演出男人親熱的場景。在日本也播放過的人氣奇幻時代劇《陳情令》,原作是在網路上連載的BL小說,不過電視劇改了設定,變成描繪男人之間穩固情誼的「兄弟情」作品。雙方的戀愛感情頂多只在微妙的程度。此外,創作BL小說,在中國也存在風險。

「中國政府沒有明定會檢閱什麼,但是描寫尺度較大的激情戲碼,風險很高。網路上的BL作品過去已經有兩次遭到檢舉,2018年還有個BL作家未經國家許可,出版自己的作品,結果被判處10年6個月的刑期(在中國,出版書籍是許可制)。但不惜冒著這樣的風險,也要寫BL的人不曾斷絕,也存在著一群熱情的粉絲。」

在韓國,BL漫畫也很受歡迎,可是性方面的描寫卻受到嚴格的管制。藤本表示,在現實中,「韓國男同志、LGBT族群比日本更難在社會上生存」。但另一方面,臺灣在2019年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地方,據說來到同人誌販賣會的BL粉絲也積極參加了促成這一法令的遊行。

泰國=將BL連續劇當成接納LGBT族群的橋樑

在泰國,尤其以真人連續劇為中心,成功發展出獨特的BL文化。

「泰國真正開始播放BL連續劇,是在2013年。接著2016年,《SOTUS一年生》獲得極大的迴響。BL成為主流,是近幾年的事。泰國創作出各式各樣的BL連續劇,成了喜歡BL的女孩們和現實世界的同志們的橋樑。例如《深藍之吻》這部連續劇中,除了呈現出歧視和向父母出櫃的問題,也有讓「腐女」心滿意足的親密接觸。戲劇的呈現方式,會讓人自然而然想替劇中的人加油。此外,還引發現實的同志情侶成為偶像的現象。」

日本在法律上,在承認同志情侶上也前進了一大步。2020年7月,內閣決定研擬「市民伴侶」法案,承認同性情侶有權領養子女,也有繼承配偶財產的權利。報導指出,一旦成立,就是往實現同性婚姻的一大步。

下一頁: 「Yaoi爭論」=與現實同志的鴻溝

關鍵詞

漫畫 動畫 同性戀 LGBT

板倉君枝(nippon.com)ITAKURA Kimie簡介與署名文章

曾供職於出版社、報社,現為nippon.com編輯部在職作者和編輯。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