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與人類的衝突:思考如何與野生動物共存

社會 科學 自然環境

小寺祐二 [作者簡介]

近年來,野豬給人類帶來了新的災害,如破壞社會基礎設施,造成人員傷亡事故,傳播傳染病等等。其原因在於野豬的生存範圍擴大,越來越靠近人類活動區域。野豬在市區出沒的現象也有所增加,表明這已經不僅僅是中山間地域的問題了。

野豬不怕人,在市區出沒

近年野豬帶來一些新的問題,它們對社會基礎設施的破壞和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明顯增加。比如,有報告稱,在利根川水系的渡良瀨川,野豬在河川區域出沒,堤壩的傾斜面被它們翻掘損壞。如果堤壩傾斜面被野豬翻開,下雨後斜面崩塌或漲水時河床被衝垮的危險則會增加。發生在渡良瀨川的這種對野豬災害的記載始於2010年前後,之後逐年增加,解決這個問題的成本也居高不下。同樣的災害也有可能蔓延到國內所有河流。

渡良瀨川的堤壩斜面遭到野豬翻掘毀壞(筆者提供)
渡良瀨川的堤壩斜面遭到野豬翻掘毀壞(筆者提供)

根據環境省的統計,從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的3年中,野豬導致的傷人事故共發生141起,2018年還有1例死亡報告。野豬也是家豬(S. s.domesticus)的原種,它具有以下易於馴化成家畜的特點。

  • 膽子大容易親近人
  • 對環境的適應力強
  • 食物的種類多樣,雜食性
  • 溫順的性格
  • 交配對像不固定

由於平時野豬對人類的戒備心很強,其“膽子大容易親近人”的特點深藏不露。但是,如果經常被投餵食物而放鬆了對人類的警惕,逐漸與人類親近起來,它們出現在市區以及引發傷人事故、交通事故的危險性也會增加。事實上在兵庫縣的六甲山,人們從1965年開始投喂野豬,也是從那時開始市區裡野豬出沒成了問題。後來,隨著人們投喂行為的增加,上世紀80到90年代野豬危害事件不斷增加,受害的區域也不斷擴大,2002年,全國首部禁止餵食野豬的法律條例在神戶市開始施行。

過於親近人的六甲山野豬(筆者提供)
過於親近人的六甲山野豬(筆者提供)

下一頁: 野豬還有傳播傳染病的危險

關鍵詞

環境 福島第一核電廠 自然 動物 大自然 傳染病

小寺祐二KODERA Yūji簡介與署名文章

宇都宮大學雜草與裡山科學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專業為以野豬為主的野生動物管理學。1970年生於東京。修完東京農工大學研究所聯合農學研究科資源與環境學專業博士課程。農學博士。歷任島根縣中山間地域研究中心特別研究員、長崎縣鳥獸對策專員、宇都宮大學農學系附屬裡山科學中心特任助教,自2014年開始擔任現職。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