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文化中的擬人化

文化 娛樂 漫畫 動漫

約有800年歷史的國寶《鳥獸人物戲畫》,借助擬人化的兔子烏龜等動物,風趣幽默地描繪了人類社會。《鳥獸戲畫》如今還被拍成了動畫片,周邊也很有人氣。而且,現代的日本,不僅動物,國旗、車站、血型等萬事萬物都可以擬人化形式出現,堪稱擬人化大國。讓我們來看看這種現象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角色創作

創作新角色時,主題肯定不能只限於一個。比如各地區的吉祥物角色,構成角色的元素裡要有該地方的特產、著名景點、當地的象徵性花鳥,還要有著名的歷史人物等。我居住在埼玉縣上尾市,隔壁桶川市的吉祥物形象就是頭戴市花紅花,一身江戶旅人裝扮,體現的是中山道桶川宿這個保留了江戶風情的歷史景觀。

桶川市吉祥物「小桶」
桶川市吉祥物「小桶」

在這些具體元素之上,再加入「未來」、「和平」等抽象概念元素,就拼湊出了如今地方政府和企業、以及各種活動相關的吉祥物了。

如果把這種各元素混搭出來的角色姑且叫做複合型,那麼與此相對,也就會有一個主題創造一個角色的情況。

各個車站、各條鐵路、各個商場、各個咖啡店、各種血液成分、各種電腦語言、各種節假日等等。一個車站對應一個角色,一條鐵路對應一個角色,類似這種根據單一元素創作的角色,我們權且叫作單一型。

複合型是為了創造新角色,而「將符合理念的多個元素融為一體」。拿各地吉祥物來說,那就是要加入當地的特產和名勝等元素了。

與此相對的,單一型就是在創造新角色時,「只是用某個特定的主題元素」。例如用天王州ISLE車站來創作新角色。從名字來說,適合設計成日本人和歐美人的混血兒。然後再用人的形象來表現車站。換句話說就是「將車站擬人化」。於是擬人化角色就誕生了。

就像這樣,擬人化在如今的日本隨處可見。更準確地說,在創作角色的時候,擬人成為了一種不可或缺的表現手法。角色文化,無論邊緣還是主流,如今已然滲透到日本的方方面面,可以說這種手法已經必不可少了。

下一頁: 業餘創作活動的普及

關鍵詞

動漫 動畫 娛樂 擬人 萌系 吉祥物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