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機車」參加車展,助力社會杜絕交通事故和救災減災

財經 社會 技術 生活 自然環境

永井隆 [作者簡介]

現在,電動汽車又衍生出了自動駕駛、共用功能,等等。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汽車正迎來一次重大的變革期。在10月25日開始公開展出的「2019東京車展」上,備受關注的「飛行機車」終於閃亮登場。製造商並非大企業,而是一家初創企業。

有望在救災減災方面大顯身手?

「飛行機車」已經開始謀求從技術層面向實用層面轉變。儘管如此,由於採用懸浮行駛方式,所以在安全等方面,需要完善法律,還需要得到公眾的認知。日本政府2019年6月發佈的「成長戰略執行計畫」中也提出,「為了實現飛行汽車構想,將推進制度建設,爭取在2023年啟動相關專案」。

A.L.I.公司聘請了原國土交通省事務次官安友正文作為特別顧問,力圖在2023年取得公路行駛牌照,但在真正獲准上路行駛之前,只能用於公路以外的地方。那麼,眼下可以考慮的是,在原野、湖泊、沙漠、濕地或者地雷區等地帶加以利用。當然,相較於個人享樂,更重要的是社會需求。

尤其是在自然災害頻發的日本,人們也期待這種載運工具能夠用於開展救援活動。特別是像襲擊了東日本地區的強烈颱風「哈吉貝」那樣,大型颱風造成河川氾濫的現象屢有發生。有人認為全球暖化是催生大型颱風的主要原因,也有人指出在森林資源管理方面的多年欠帳引發了水害,總之今後還會發生重大災害。

因此,相較於直升機,或許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在水淹地區活動更快、更靈活的「飛行機車」。在洪水退去之前,除了收集資訊外,還可以給被受困的住戶運送應急的飲用水和食物,甚至用作保障災區供電的「飛行電源」。

由於懸浮行駛過程中不需要使用化石燃料,所以2023年的銷售款EV車型將具有更高的環保性能。以馬達取代引擎驅動,還可以避免產生噪音。只要配備太陽電池板和整流器等供電設備,無論沙漠還是地雷區,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或許這就是它的優勢所在。而且不受液體燃料的制約。

車載鋰離子電池的容量有一個瓶頸問題。片野先生表示,「目前的開發目標是單次充滿電續航時間達到兩小時」。鋰離子電池的基本框架是由旭化成特別研究員、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吉野彰先生確立的,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只要進一步實現高容量化和輕量化,不僅可以延長續航時間和續航里程,還可以提升機械設計的自由度。

下一頁: 助力杜絕事故

關鍵詞

汽車 電動汽車 無人機 CASE 飛行機車

永井隆NAGAI Taka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畢業於明治大學。1992年,以記者身份供職的東京時報突然停刊,失業後成為自由媒體人。現在廣泛為報紙、雜誌和網站等多種媒體撰稿。主要著作有《移民解禁》(每日新聞出版)、《EV Wars》《朝日啤酒第30年的逆襲》《三得利對麒麟》《人事與晉升的方程式》《15年啤酒戰爭》(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釀造無上美味的精釀啤酒》(新潮社)、《不敗的上班族》(講談社)、《國產核心技術的突破力》(技術評論社)、《名門高中的不同之處》(中央公論新社)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