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動畫縱火案事件報導給人的違和感和「聖地巡禮」

社會 文化 動漫

京都動畫縱火事件傷亡慘重,帶給日本國內外動畫愛好者強烈的打擊。身為「動畫聖地巡禮」研究者、在事件發生後接受了多家媒體採訪的筆者,為我們講述了他對相關報導抱有的違和感。

助長對動漫粉絲偏見的報導

這次事件還有一點令我關注,那就是「縱火男子事前進行了聖地巡禮」的報導。他事前疑似到場景去朝聖的樣子被監視錄影機給捕捉到,對此,有媒體在報導中使用了「聖地巡禮」一詞。但實際上嫌疑犯是否真的是出於朝聖的目的才去了相關場所,除了詢問本人之外,我們根本無法做出判斷,但是就公佈的行進路線來看,似乎與一般作品粉的朝聖路線有很大區別。雖然其中有幾處確實是被視為動畫聖地的地方,但是那些「粉絲必去的打卡聖地」,他卻壓根沒去。

或許記者是為了在報紙有限的版面中精簡文字,於是就把「尋訪動畫故事發生的舞臺」寫做了「聖地巡禮」。但是,單單因為在動畫片裡出現過的地方前走過,就被稱為「聖地巡禮」,這極有可能引發嚴重的誤解。從「聖地」這個比喻說法中我們就能看出,那些成為動畫故事舞臺的地方,令粉絲非常珍視。例如《涼宮春日的憂鬱》的一個聖地,是車站前的自行車存放處。這樣的地方在日本司空見慣,對於平時經常利用這種場所的人而言,不過是日常最普通的一景而已,誰也不會多看它一眼。然而,對於喜歡作品、珍而重之的人來說,這個地方卻是「千里迢迢跋山涉水也要去朝聖的聖地」。一個要去動畫製作公司縱火的人,去了動畫故事發生的舞臺,僅此就用「聖地巡禮」來表述,那簡直就是對「聖地巡禮」的侮辱。

與這個「聖地巡禮」報導相關的,還有「犯人是個動漫狂熱者」這個說法,也透過媒體煞有介事地傳開來。這可能會極大地損害動漫粉的形象。也就是說會讓社會形成偏見,認為動漫粉是罪犯後備軍。日本的動漫粉長久以來一直在與這種偏見作鬥爭。

在惡性事件發生後,員警會搜查嫌疑人的家,如果查收的物品中有動畫片、遊戲、漫畫、恐怖電影DVD等物品時,大眾媒體往往會特意去報導這部分細節。「在嫌疑人的家裡發現了遊戲機和遊戲盤」——這又能說明什麼呢?仔細想想就會發現真的非常奇怪。為什麼不說他的興趣是釣魚?為什麼不說他喜歡棒球?這次的「聖地巡禮」報導也是如此,似乎讓人產生一種朝聖動畫聖地的人可能是危險分子的疑慮,並由此助長人們的偏見。

下一頁: 刻畫人類「善良一面」的京阿尼

關鍵詞

卡通 京都 動漫 犯罪・事件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