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療,讓員警防不住的跟蹤狂「無害化」

社會 人物訪談

板倉君枝(nippon.com) [作者簡介]

與跟蹤狂打交道20年的心理諮詢師指出了《反跟蹤狂法》的局限性,主張可以通過心理諮詢和治療來矯正跟蹤狂行為。

小早川明子 KOBAYAKAWA Akiko

NPO法人「Humanity」理事長。1959年出生於愛知縣。為跟蹤狂、家暴等各種「X騷擾」問題提供諮詢。主要著作有《跟蹤狂 『老實人』何以豹變》(中公新書Rakure,2017年)、《『跟蹤狂』都在想些什麼》(新潮新書,2014年)等。

SNS上催生出新型跟蹤狂

小早川稱最近幾年,越來越多人表示,被僅在SNS有過交流卻並未見過面的人跟蹤,另外,國中生高中生的跟蹤狂案件也不斷增加。小早川指出,今後在SNS滲透的教育第一線,也有必要開展反跟蹤狂教育:「當跟蹤狂事件發生後,教師必須能夠做出切實的應對,同時也應該考慮組織學生搞一些活動,比如通過個案研究,體驗一下被跟蹤狂纏上的感覺等,確保學生們不會變成跟蹤狂。」

據日本員警廳資料,從2012年到2018年連續6年,員警接到的跟蹤狂受害案件報警數量都超過了2萬件。

「當下處於SNS全盛期,跟蹤狂事件今後可能還會增多。我感覺加害者從『Risk』發展到『Poison』的週期越來越短了。」小早川說,「希望能儘快普及條件反射控制法。這可是領先世界的劃時代的治療手段。」

採訪、撰文:板倉君枝(nippon.com編輯部)

標題圖片:NPO Humanity理事長小早川明子(2019年7月於東京)

關鍵詞

SNS 警察 犯罪・事件 司法

板倉君枝(nippon.com)ITAKURA Kimie簡介與署名文章

曾供職於出版社、報社,現為nippon.com編輯部在職作者和編輯。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