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FA的腳步聲逼近:復活的索尼,持續成長面臨考驗

財經

伊藤航介 [作者簡介]

2011財年,索尼的經營赤字達到了史上最高的4566億日圓。之後,通過出售PC業務、電視機業務剝離為獨立子公司等大刀闊斧的裁員行動,以及大力發展遊戲和網路服務業務等手段,實現了奇跡般的復活。然而其背景卻是,表明將進軍遊戲領域的Google和蘋果公司等美國科技巨頭的威脅正在迫近。

4月26日,索尼公佈了2018財年並表決算報告。報告顯示,稅前利潤首次突破1兆日圓,淨利潤連續兩年刷新歷史紀錄。這讓人感到,索尼頂住了中國經濟增速減緩的逆風,已經滿血復活。不過,2019財年預計利潤會轉為減少。Google和蘋果已經表態將正式進軍引領索尼走出困境的遊戲業務領域,隨著美國科技巨頭的腳步聲越來越近,索尼的持續成長很快將遭受考驗。

對循環型收益充滿信心

「我們的利潤已連續兩年刷新歷史最高記錄,保持著較高的收益水準。穩定收益得益於(固定費用服務等可以持續確保收益的)經常性(Recurring)業務銷售額比例的提高,以及收益基礎的鞏固。」——公司CFO十時裕樹在決算報告說明會上信心十足地說道。

從2008財年開始,索尼連續4年出現並表淨虧損,2011財年的赤字更是達到了史上最高的4566億日圓。同年就任社長的平井一夫大刀闊斧地實施結構性改革,裁掉了1萬5000名國內外員工。一方面賣掉了低迷不振的個人電腦業務,另一方面推動遭遇亞洲他國企業低價攻勢的電視機業務朝著「不比規模,追求差異」的高附加值戰略方向轉型。對高畫質的極致追求在歐美市場得到肯定,成功實現了扭虧為盈。

2017財年,反映主業獲利情況的經營利潤在時隔20年之後,實現了創歷史記錄的V型反轉。讓索尼起死回生的是遊戲和網路服務業務,這塊業務的並表銷售額已經超過了公司銷售總額的4分之1。

2011財年時,這塊業務的銷售額為8000億日圓,2017財年則成長了約兩倍,已成為營收占比最大的業務。索尼改變了單純銷售產品的模式,推出各種線上服務,成功構建了通過包月費制度獲得收益的業務模式。2014年推出的串流(streaming)式遊戲服務「PlayStation Now」的註冊會員數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遞增,現已達到約70萬人。

2018財年,儘管「PlayStation4」的硬體銷售額有所減少,但憑藉遊戲軟體和網路服務的業務發展,依然實現了營收和利潤雙成長。遊戲和網路服務,再加上支撐經常性收入的音樂和電影,這三塊業務的銷售額幾乎已經佔據公司總營收的半壁江山。

下一頁: 「GAFA」襲來

關鍵詞

遊戲 索尼 PlayStation GAFA

伊藤航介ITŌ Kōsuke簡介與署名文章

時事通信社經濟部記者、編輯委員。1971年生於東京都町田市。東京外國語大學俄羅斯及東歐課程畢業後,進入時事通信社。在經濟部擔任銀行、投資基金、財務省、經濟產業省的採訪工作,現在負責民間企業相關採訪報導。2009年至2013年曾擔任駐華盛頓記者。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