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識教育:日本大學的新潮流
教育 社會
日本的大學根據現實社會的需求,如今正在發展著變化。把「通識教育」作為教育支柱的院系不斷出現。立命館大學4月擬定新開辦「國際教養系」,與澳洲國立大學聯合開設學士課程。我們採訪了立命館大學國際教養系新任系主任金山勉,請他就大學的這股新潮流談談看法。
其他語言閱讀
-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何為真正的「教養」
編輯部 當前,培養歷史、哲學等「教養」方面的書籍和電視節目風行一時。即便是在商界,「讓你成為對美術侃侃而談的國際化人士」,諸如此類介紹美術史的書籍銷路也很好。在傳統的大學教育內容中,在學習專業課程之前,也會廣泛淺顯地學習「一般教養」課程。以通識教育為支柱的這股大學教育新潮流,和大學傳統的一般教養課程是否有很大的區別呢?
金山 通識教育的源頭可以上溯至古希臘羅馬時代。語法學、修辭學、邏輯學(辯論術)、算術、幾何、天文學以及音樂,是所謂古希臘的「自由人七藝」。在當時,這些學科作為解放個體精神的學問受到重視,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習得知識,而更注重的是在實踐技能的支撐下進一步培養創造能力。也就是說,比起習得知識,養成博雅的知性、豐富自己的人生更為人們所重視。
在西歐社會,通識本身已形成一個獨立的學問體系。尤其在英國,即便是在今天,傳統的通識教育也還很興盛。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美國,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等高校也在開展濃厚的通識教育。在這些通識教育基礎上,到了研究所再修習法律、醫學等專業教育。因此,它們才能不斷培養出有廣闊視野、活躍在社會各個領域的人才。
而在日本,把通識教育突出對待的代表性院系,有東京大學教養系、國際基督教大學、早稻田大學國際教養系、上智大學國際教養系、國際教養大學等。這些學校的畢業生踏上社會之後,頗受好評。或許是因為這些原因,最近不少高校陸續新開設通識教育的院系或專業。可以說出現了一股「教養系開設熱潮」。即便是像東京工業大學這樣以理工科聞名的大學,2016年也開設了通識研究教育院。也可以說,大學教育已經進入在更高程度上適應社會需求的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