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災解厄、賜予生命力和智慧的來訪神

文化

以「Namahage(生剝鬼)」為代表的10尊「來訪神」被收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事實上除了這10個節慶活動,日本各地都存在來訪神的節慶活動。不同地區都以不同的形式表現,但相同的是都出現在除夕等年節交替的時候,或是出現在夏秋交替之際,為凡人消災解厄,賜予生命之力。

去來神和常世

來訪神是在固定的日子到訪村落和各家各戶的神靈。按照日本人的神靈信仰來說,來訪神是「去來神」的一種法身。去來神在舉辦節慶活動的日子裡,從眾神的世界來到人間,節慶活動完成後,祂們會回歸眾神的世界。諸如,盂蘭盆節時的祖先之魂和正月的歲神之類,這些人們通過迎神火和門松召喚來的「招來神」並沒有具體形態,只存在於人的想像中,而不招自來的「來訪神」卻是有肉眼可見的具體形態。

來訪神的面具和扮裝,不用說,當然是日本人想像出來的神靈形象。身穿蓑衣,頭戴斗笠表示來訪神是來自遠方的外來者,鬼面具等則表達出了神靈不同於凡人的特異性。

無論是「來訪神」,還是「招來神」,用《萬葉集》等日本古典作品中的語言來說,都是從「常世」來訪人間。在日本人的想像中,「常世」沒有一個固定的場所,可以是海的盡頭,也可以是大山或森林的深處,甚至是天上,同時這個地方也是亡靈最終要去的「他界」。

最後關於「來訪神」再多說兩點。民俗學・國文學者兼歌人折口信夫(1887-1953,號「釋迢空」)給來訪神起名為「客人/稀人(Marebito)」。在他的文化理論下,「客人/稀人」詠唱的經文和賀詞後來發展為後世的文學,而來訪神的動作則演變成為後世的表演藝術。

世界各地都有跟日本類似的面具・扮裝的來訪神,如奧地利的Mitteldorf,12月5日坎卜斯(Krampus)會出來抓壞小孩,瑞士的烏爾奈施(Urnäsch)村則是除夕夜的除夕老人,中國南部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也有「磨過/芒蒿」神的傳統。

關鍵詞

世界遺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