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愛犬能夠往生極樂淨土嗎」ーー關於日本人的寵物供養

社會 文化

祈願自己所愛的寵物去世時,可以妥當地供養的飼主越來越多的時候,淨土宗也同樣引發了寵物往生相關的爭論。身爲僧侶的筆者,回顧日本古代昔往的動物供養,考究「祭奠」的本質。

讓「想要進到同一個墳墓」的飼主大失所望的住持

佛教傳到日本已經1500年。針對寵物的死的議論,在過去的佛教界難道都沒有成爲議論嗎?但是,近年來這些議論甚至幾乎成爲動搖佛教教義詮釋的問題。這到底有著什麽樣的背景呢?

首先,可以舉出寵物所處的社會環境起了很大的變化。也就是人和寵物開始「同居」了。

大約30年前爲止,特別是養狗,把狗屋放在庭院裏飼養是普遍的做法。但是在都會,越來越多的人居住公寓,加上飼養的犬種也越來越小型,所以養在室内變成理所當然的趨勢。

根據一般社團法人寵物食品協會(Japan Pet Food Association)所做的「全國貓犬飼養實際情況調查」顯示,以狗來説,飼養在室內的情況由2004年的60.1%(2人以上的家庭)增加到2017年的84.4%(如果將室内室外各佔一半的也算進的話,就有89.1%)。貓的情況,2004年為72%,2017年上升至86%(同96.9%)。

寵物已經升格為「家族成員的一份子」。現今,貓狗的地位可説和人同等,甚至比人還高。所以越來越多的飼主爲了讓「我的毛孩子」能夠到那個世界,而想好好地辦個適當的葬禮。

對於飼主這樣的心願,並不是所有第一線的僧侶都可以應對。

據説,現在想拜託都會裏的寺院做寵物供養的人不斷增加。

「住持大人,前些日子,“我家的孩子”過世了。因爲希望在那個世界再相會,可以將骨灰安放在我們家族的墓裏嗎?」

對於飼主這樣的心願,也有不少的住持會回答:「佛教的教義上,沒有人和寵物在那個世界再會的事。人和寵物的骨灰一起埋葬,隔壁墳墓的主人也會覺得討厭。」得不到住持的同意和支持的飼主覺得很失望,弄得不好,還有可能發展成辭掉檀家(譯注:檀家,簡單而言就是施主。屬於一定寺院且佈施金錢等,為該寺院的經濟支援者)的事態。

下一頁: 寵物供養比人的供養還多的東京 “貓寺”

關鍵詞

寵物 葬禮 葬儀

系列報導